国常会释放重磅消息!除了降准信号 还有这些重点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06 07:14:00
作者:专项
  原标题:国常会释放重磅消息!除了降准信号,还有这些重点……
  9月4日晚间,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重磅消息。

  其中,“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的提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市场人士普遍预期,降息、降准或已在路上。

  受此消息影响,9月5日早盘A股全线高开迎来一波大爆发,沪指时隔两个月重返3000点整数关口,最高冲到3015点,三大股指均涨逾1.3%,随后涨幅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2985.86点,涨0.96%;深成指报9783.50点,涨0.86%;创业板指报1689.05点,涨1.18%。

  1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

  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在于从两大方面着手部署下一步稳增长举措:
  一是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突出位置,围绕办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基础上,梳理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精准施策。具体包括稳物价、稳就业、落实减税降费、货币政策适时微调等。

  二是稳定基建投资,部署四大新举措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具体涵盖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专项债额度向部分地区倾斜、明确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使用占比上限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国常会在用词上使用了“加大力度”、“及时”等表述,更是在文章开篇处便点名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六稳”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政策传导的实施效率上,似乎颇有“升级”意味。

  “从国常会采取的表述形式看,确实在实施上更明确了工作具体要求。”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据记者表示,这也是基于应对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等因素考量。

  温彬进一步指出,去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之后,“六稳”对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能够平稳运行、稳中有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的形式变化,它将在未来有助于加大对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2
  释放“双降”信号
  本次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普遍降准”这一提法超出了市场此前的预期。对此,温彬分析,“尽管用MLF等工具可以为银行补充流动性,但整体上MLF的成本偏高且只有部分银行才能获得,所以需要普遍降准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

  “不过,为了防止资金大水漫灌,还是要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特别是民企、小微等重点薄弱领域,这就需要与定向降准相结合。”温彬称,预计本月央行会实施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相结合,如在全面降准50bp的基础上,对普惠金融考核达标的银行再进一步定向降准。

  温彬认为,从国际和自身历史情况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确实有降准的空间和必要。“从国常会采用‘及时’的表述来看,9月实施降准的概率在明显提升”。

  3
  降准窗口期临近
  对于降准可能的具体时点,综合多方观点来看,大概率在9月中下旬。

  “9月17日,将会有2650亿元MLF到期,届时会是一个降准的窗口期。”温彬分析,我国目前已建立了LPR新报价机制,主要由央行政策利率(目前为MLF)和商业银行的加点水平所决定。因此,想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一方面要降低央行政策利率,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商业银行的加点数。但从银行端来看,短期内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可能不会有明显效果,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即下调MLF利率。

  那么,降准后,降息还会远吗?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指出,在LPR新报价机制下,MLF与LPR的利差并非恒定不变,月度报价会根据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定价。短期内市场供求变化不会大,压降风险溢价也是缓慢的过程,LPR的变化短期内还要看资金成本的变化。

  “因而,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明明表示,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贸易摩擦激化、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降息观察的窗口期将出现在9月17日至9月19日附近。9月17日MLF到期后,届时央行若续作MLF可观察利率水平是否有变化。此外,考虑到9月1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降息概率较大,若美国再次降息,当天可观察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变动情况。

  4
  专项债调控决心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常会对专项债也提出一定要求,称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

  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

  具体来看,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另外,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

  那么,本次专项债政策与以往有何不同?

  苏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据记者表示,“总体而言,本次对专项债发行和资金调配方面的效率要求更高更细致,利用专项债进行财政政策调控的决心也更加明显。”

  “具体来看,首先按照之前安排,9月底之前全国地方债全部完成发行,本次又明确10月底之前专项债资金必须在项目层面上到位。其次,专项债资金落位优先考虑发行和资金使用较好的地区以及今冬明春具备更好施工条件的地区,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时效,确保明年年初见效果。另外,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确保明年年初即开始发行和资金落地,这与今年年初的安排类似,但更为急迫。”陶金称。

  谈及后期影响,陶金表示,“前期专项债发行节奏与实体经济中较为疲弱的基建投资不匹配的现象将在未来有所改观。”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