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呢?基金公司又来收智商税了!
老基民肯定记得10年前有一只神奇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
从2005年12月开始,王亚伟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随后几年,该基金连续取得令人咋舌的辉煌战绩!
2006年,赚了153.96%,2007年的牛市高峰,赚了226.14%,2009年的超级大反弹也赚了116.08%,均名列当年全市场所有主动型基金的第一名,而在2008年和2011年的熊市中,华夏大盘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明显跑赢大盘。
从2006年到2012年5月离任,6年多时间里,王亚伟给华夏大盘带来了近12倍的超高回报,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界空前的大传奇,他本人也在市场上获得了“公募一哥”的美誉。
“公募一哥”王亚伟
随后几年,“公募一哥”投身私募,创立了千合资本。而华夏大盘精选则风光不再,表现萎靡,在同类基金中长期排名靠后,可谓天壤之别。
华夏大盘精选历年业绩
在公募基金界,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某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亮眼,得到市场认可,名声大噪,随后转身投奔私募,原公募基金业绩一落千丈。
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公募基金经理的整体水平每况愈下……
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募基金收费固定,也就是基金业绩再好,也是收这点管理费,业绩再差,连年给基民亏钱,也还是收这点管理费。这么一来,基金公司能给到优秀基金经理的奖励机制就远远不如私募来得可观,基金经理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等,自然在时机成熟后,拍拍屁股走人干私募了。
对于这种大锅饭模式,不满意的何止优秀基金经理,投资者同样很不爽——凭什么不管世道好不好,基金表现牛不好,基金公司总是旱涝保收、稳赚不赔,亏损全由投资者来承担呢?
有人灵机一动,想了个妙招,学私募基金,把费率和业绩挂钩,多赚多得,少赚少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就是浮动费率基金。
上周,真有这样一批基金获批了,近期就会发行。
此次共有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正式获批:
这些基金有两个特点,一是浮动费率,二是封闭运行。
封闭运行的基金很常见,但浮动费率却是头一遭遇上,这次发行的基金主要有两种浮动费率模式。
第一种是“支点式”上下浮动管理费基金。管理费双向浮动,业绩高于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上浮动;业绩低于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下浮动。
第二种是提取“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基金。在固定管理费的基础上,当业绩好于比较基准时,按照超额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附加管理费。
这样设计的目的很简单,让管理人和投资者坐上一条船,不再像过去那样“旱涝保收”,既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能对管理人起到激励的效果。
至于封闭运行,则可以减轻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压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中长期收益。
此举一出,很多基民不禁拍手叫好,仿佛自己的基金收益从此多了一重保障!
殊不知,这是基金公司又在赤裸裸收智商税了。
不信,我们来算算看。
现在假如给你两个选择:
1、浮动费率基金,基本费率0.8%,当业绩超过8%的业绩基准时,按超额收益的20%收取附加管理费。
2、指数基金,管理费率0.15%。
你会怎么选?我们不妨来模拟一下。
情景一:市场上涨50%
持有指数基金,扣除0.15%管理费(还有少量托管费),剩下的都是你的收益,没人找你多要一分钱。
持有浮动费率基金,光是管理费就高达0.8%+(50%-8%)*20%=9.2%!
收益中将近20%就进了基金公司的口袋!
问题在于,基金赚钱多,到底是因为基金经理水平高,还是因为全市场普涨,你手里的基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呢?
这还真不好说。但至少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超过70%的主动型基金在牛市中是跑不过指数基金的,如果收益再要打个八折,几乎就没几个能跑赢指数基金了。
我们坚持长期定投基金,可不就是为了熊市播种,等牛市来了可以赚一票大的吗?结果好不容易碰到一轮新牛市,却要分出那么大一块肉给基金公司,这不是交智商税,又是啥?
情景二:市场下跌30%
买浮动费率基金,市场大涨的时候多交“税”,大跌的时候总可以少交点了吧?
呵呵,不存在的。
君不见,浮动费率基金的最低费率是0.8%,虽然比不少普通的主动型基金要低一些,但还是比指数基金高出一截。要知道,现在指数基金最低管理费只有0.15%。
如果市场下跌,这0.8%-0.15%=0.65%的费率差,更是板上钉钉的智商税。
有人会说,如果市场大跌时,主动型基金提前规避风险,降低仓位,走势比指数基金更好,那多交百分之零点几的管理费,不也值吗?
理想很丰满,可惜现实很骨感。
比如2018年就是一个市场跌了30%+的大熊市,可惜当年主动型基金跑赢沪深300的比例,连一半都不到——多收管理费,也不见得能少亏点。
情景三:震荡市场
这似乎是浮动费率基金最后的机会了。
今年二三季度属于典型的震荡市,然而表现超过沪深300的主动基金依然不到一半。
今年有些行业走出了一波轰轰烈烈的结构性牛市,比如全指消费涨幅高达55%,翻倍的牛股也不少,如果能重仓这些股票,涨幅其实也还不错。
但是主动型基金重仓这些股票的概率,依然赶不上沪深300。
这6只浮动费率基金的固定费率,基本都是0.8%,而且只能向上浮动,不能向下浮动,和指数基金比起来,完全是鸡肋中的鸡肋。
再看托管费,费率为0.2%-0.25%,还是比指数基金最低的0.05%高了3-4倍,还是坑。
更让人糟心的是,现在在蚂蚁财富、蛋卷基金等线上三方平台买基金,基本都能做到申购费打一折,最低只要0.1%,然而这几只新基金大概率又会在银行销售,申购费基本不打折,光申购费又得花掉1.2%-1.5%。
这些,都是妥妥的智商税啊~
浮动管理费的设计初衷是好的,给基金经理更多的激励,使之拥有更大的干劲,争取给基民创造更大的收益。
放在其他行业,比如空调销售,按销售业绩提成,毫无疑问会比每月发固定工资更能激励员工,销量业绩也会更理想。
但证券行业比较特殊,在这里,努力和勤奋并不能确保你取得更好的业绩,多一份付出,不一定能获得多一份收获,有时甚至付出越多,收获反而越少。
这一点相信广大股民深有体会,每天关注各种股市消息,认真盯盘,勤奋地高抛低吸,你能说他们不勤奋吗?
可是忙活一整年,到头来算一算总收益,很可能还没有每月轻轻松松定投指数基金的收益高。
想要投资理财取得好成绩,的确需要勤奋努力,但更需要智慧天赋,而在这两者之上的,还有更重要的运气,所以证券业一直被认为是“看天吃饭的行业”。
中国公募基金20年发展史告诉我们,除了像王亚伟这种一个手数得过来的极个别高手能连续多年跑赢市场,取得佳绩,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表现都不稳定。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富贵哪能常富贵,有些明星基金经理只是在某段时间,正好猜准了市场风格,所以业绩很好,一旦风格转换,自己的策略没有奏效,立刻泯然众人。
比如被誉为后王亚伟时代“基金一哥”的任泽松,其管理的中邮核心竞争力,2015年牛市中取得了令人咋舌的高收益,但随后一路表现差强人意,从2014年4月至今,总收益只有15%。
中邮核心竞争力累计净值走势
更何况,业绩和费率挂钩,表现好给额外奖励,表现差却依然旱涝保收,不给惩罚,更容易让基金经理过度“勤奋”,采取激进操作,频繁买卖,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说到底,基金公司真心想和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就不能只“同甘”,不“共苦”,赚钱一起分,亏钱也一起扛。
方法也很简单:一年下来,基金收益如果为负,直接将管理费0.8%退还到基金资产中,一方面多少能弥补一点投资者亏损,另一方面也是实打实告诉投资者,我们真的和你们荣辱与共!
这也是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最大的制度优势。
然而现实是,基金公司算得比猴还精,只想着如何让自己获得“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躺赚收益,还摆出一副慈祥的面孔
只愿“同甘”,不肯“共苦”,还口是心非说“我爱你”,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我呸!
所以力哥在一直强调,与其用铁定的高费率(智商税)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直接投资费率最低的指数基金。
这样一来,虽然未来市场阴晴还是没人知道,但基金公司不会坑你是板上钉钉的。
目前市场上低费率指数基金的标配是20BP,也就是0.15%的管理费和0.05%的托管费,加起来一年只有0.2%。最关键的是:就算基金业绩再好,也不会多收你一分钱!
最后送大家一个福利,目前市场上费率最低的主流指数基金,都在下表中,请叫我雷锋
从2005年12月开始,王亚伟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随后几年,该基金连续取得令人咋舌的辉煌战绩!
2006年,赚了153.96%,2007年的牛市高峰,赚了226.14%,2009年的超级大反弹也赚了116.08%,均名列当年全市场所有主动型基金的第一名,而在2008年和2011年的熊市中,华夏大盘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明显跑赢大盘。
从2006年到2012年5月离任,6年多时间里,王亚伟给华夏大盘带来了近12倍的超高回报,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界空前的大传奇,他本人也在市场上获得了“公募一哥”的美誉。
“公募一哥”王亚伟
随后几年,“公募一哥”投身私募,创立了千合资本。而华夏大盘精选则风光不再,表现萎靡,在同类基金中长期排名靠后,可谓天壤之别。
华夏大盘精选历年业绩
在公募基金界,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某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亮眼,得到市场认可,名声大噪,随后转身投奔私募,原公募基金业绩一落千丈。
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公募基金经理的整体水平每况愈下……
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募基金收费固定,也就是基金业绩再好,也是收这点管理费,业绩再差,连年给基民亏钱,也还是收这点管理费。这么一来,基金公司能给到优秀基金经理的奖励机制就远远不如私募来得可观,基金经理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等,自然在时机成熟后,拍拍屁股走人干私募了。
对于这种大锅饭模式,不满意的何止优秀基金经理,投资者同样很不爽——凭什么不管世道好不好,基金表现牛不好,基金公司总是旱涝保收、稳赚不赔,亏损全由投资者来承担呢?
有人灵机一动,想了个妙招,学私募基金,把费率和业绩挂钩,多赚多得,少赚少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就是浮动费率基金。
上周,真有这样一批基金获批了,近期就会发行。
此次共有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正式获批:
这些基金有两个特点,一是浮动费率,二是封闭运行。
封闭运行的基金很常见,但浮动费率却是头一遭遇上,这次发行的基金主要有两种浮动费率模式。
第一种是“支点式”上下浮动管理费基金。管理费双向浮动,业绩高于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上浮动;业绩低于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下浮动。
第二种是提取“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基金。在固定管理费的基础上,当业绩好于比较基准时,按照超额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附加管理费。
这样设计的目的很简单,让管理人和投资者坐上一条船,不再像过去那样“旱涝保收”,既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能对管理人起到激励的效果。
至于封闭运行,则可以减轻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压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中长期收益。
此举一出,很多基民不禁拍手叫好,仿佛自己的基金收益从此多了一重保障!
殊不知,这是基金公司又在赤裸裸收智商税了。
不信,我们来算算看。
现在假如给你两个选择:
1、浮动费率基金,基本费率0.8%,当业绩超过8%的业绩基准时,按超额收益的20%收取附加管理费。
2、指数基金,管理费率0.15%。
你会怎么选?我们不妨来模拟一下。
情景一:市场上涨50%
持有指数基金,扣除0.15%管理费(还有少量托管费),剩下的都是你的收益,没人找你多要一分钱。
持有浮动费率基金,光是管理费就高达0.8%+(50%-8%)*20%=9.2%!
收益中将近20%就进了基金公司的口袋!
问题在于,基金赚钱多,到底是因为基金经理水平高,还是因为全市场普涨,你手里的基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呢?
这还真不好说。但至少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超过70%的主动型基金在牛市中是跑不过指数基金的,如果收益再要打个八折,几乎就没几个能跑赢指数基金了。
我们坚持长期定投基金,可不就是为了熊市播种,等牛市来了可以赚一票大的吗?结果好不容易碰到一轮新牛市,却要分出那么大一块肉给基金公司,这不是交智商税,又是啥?
情景二:市场下跌30%
买浮动费率基金,市场大涨的时候多交“税”,大跌的时候总可以少交点了吧?
呵呵,不存在的。
君不见,浮动费率基金的最低费率是0.8%,虽然比不少普通的主动型基金要低一些,但还是比指数基金高出一截。要知道,现在指数基金最低管理费只有0.15%。
如果市场下跌,这0.8%-0.15%=0.65%的费率差,更是板上钉钉的智商税。
有人会说,如果市场大跌时,主动型基金提前规避风险,降低仓位,走势比指数基金更好,那多交百分之零点几的管理费,不也值吗?
理想很丰满,可惜现实很骨感。
比如2018年就是一个市场跌了30%+的大熊市,可惜当年主动型基金跑赢沪深300的比例,连一半都不到——多收管理费,也不见得能少亏点。
情景三:震荡市场
这似乎是浮动费率基金最后的机会了。
今年二三季度属于典型的震荡市,然而表现超过沪深300的主动基金依然不到一半。
今年有些行业走出了一波轰轰烈烈的结构性牛市,比如全指消费涨幅高达55%,翻倍的牛股也不少,如果能重仓这些股票,涨幅其实也还不错。
但是主动型基金重仓这些股票的概率,依然赶不上沪深300。
这6只浮动费率基金的固定费率,基本都是0.8%,而且只能向上浮动,不能向下浮动,和指数基金比起来,完全是鸡肋中的鸡肋。
再看托管费,费率为0.2%-0.25%,还是比指数基金最低的0.05%高了3-4倍,还是坑。
更让人糟心的是,现在在蚂蚁财富、蛋卷基金等线上三方平台买基金,基本都能做到申购费打一折,最低只要0.1%,然而这几只新基金大概率又会在银行销售,申购费基本不打折,光申购费又得花掉1.2%-1.5%。
这些,都是妥妥的智商税啊~
浮动管理费的设计初衷是好的,给基金经理更多的激励,使之拥有更大的干劲,争取给基民创造更大的收益。
放在其他行业,比如空调销售,按销售业绩提成,毫无疑问会比每月发固定工资更能激励员工,销量业绩也会更理想。
但证券行业比较特殊,在这里,努力和勤奋并不能确保你取得更好的业绩,多一份付出,不一定能获得多一份收获,有时甚至付出越多,收获反而越少。
这一点相信广大股民深有体会,每天关注各种股市消息,认真盯盘,勤奋地高抛低吸,你能说他们不勤奋吗?
可是忙活一整年,到头来算一算总收益,很可能还没有每月轻轻松松定投指数基金的收益高。
想要投资理财取得好成绩,的确需要勤奋努力,但更需要智慧天赋,而在这两者之上的,还有更重要的运气,所以证券业一直被认为是“看天吃饭的行业”。
中国公募基金20年发展史告诉我们,除了像王亚伟这种一个手数得过来的极个别高手能连续多年跑赢市场,取得佳绩,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表现都不稳定。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富贵哪能常富贵,有些明星基金经理只是在某段时间,正好猜准了市场风格,所以业绩很好,一旦风格转换,自己的策略没有奏效,立刻泯然众人。
比如被誉为后王亚伟时代“基金一哥”的任泽松,其管理的中邮核心竞争力,2015年牛市中取得了令人咋舌的高收益,但随后一路表现差强人意,从2014年4月至今,总收益只有15%。
中邮核心竞争力累计净值走势
更何况,业绩和费率挂钩,表现好给额外奖励,表现差却依然旱涝保收,不给惩罚,更容易让基金经理过度“勤奋”,采取激进操作,频繁买卖,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说到底,基金公司真心想和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就不能只“同甘”,不“共苦”,赚钱一起分,亏钱也一起扛。
方法也很简单:一年下来,基金收益如果为负,直接将管理费0.8%退还到基金资产中,一方面多少能弥补一点投资者亏损,另一方面也是实打实告诉投资者,我们真的和你们荣辱与共!
这也是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最大的制度优势。
然而现实是,基金公司算得比猴还精,只想着如何让自己获得“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躺赚收益,还摆出一副慈祥的面孔
只愿“同甘”,不肯“共苦”,还口是心非说“我爱你”,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我呸!
所以力哥在一直强调,与其用铁定的高费率(智商税)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直接投资费率最低的指数基金。
这样一来,虽然未来市场阴晴还是没人知道,但基金公司不会坑你是板上钉钉的。
目前市场上低费率指数基金的标配是20BP,也就是0.15%的管理费和0.05%的托管费,加起来一年只有0.2%。最关键的是:就算基金业绩再好,也不会多收你一分钱!
最后送大家一个福利,目前市场上费率最低的主流指数基金,都在下表中,请叫我雷锋
>相关新闻
- [黄金]2023年8月8日新疆常州金店铂金价格每克多少钱?2023-08-08 06:08:48
- [黄金]2023年5月18日菜百基础银价格多少钱一克?2023-05-23 06:05:38
- 山西发生偷排不明液体案件致3死 两嫌疑人被控制2023-05-10 06:05:10
- 5月1日股市开盘吗?五一股市放假时间休市安排2023一览2023-05-07 04:05:55
- 2023年春节股市休市时间表 春节高速路免费时间2023什么时候开始2023-01-17 10:01:11
- 南通开发区首届“双拥杯”篮球友谊赛开赛2022-10-19 01:10:12
- 抚州海关多举措助力企业保生产2022-10-13 01:10:20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