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结婚率五连降!数据创2013年以来新低
从城市化的双重挤压效应来看,很难消除城市化的主动效应,但是,采取一系列办法来解决年轻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问题,却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对结婚率的被动效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 ,2014年降低为9.6 ,2015年为9 ,2016年降到8.3 ,2017年再降到7.7 ,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 ,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
结婚率下降是一个正常现象
结婚率下降,首要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的结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比如,2010年中国的出生率只有11.9 ,以22岁为结婚年龄来看,2010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32年左右进入结婚生育阶段,自然会拉低那时的结婚率。
其次,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逐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结婚率越来越低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结婚意愿有着 双重挤压 效应。
一方面是主动地使人不愿意结婚,这是城市化对结婚率的主动效应。相比农村,城市中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在陌生人的社会中也没有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 婚育劝说 ,父母亲戚的压力也鞭长莫及等。
这些因素都使人不想结婚。有了不结婚的自由,选择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使得很多人被动地降低了结婚意愿。或者晚婚,这就被动地降低了结婚率。
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晚婚,这导致初婚时间的推迟。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结婚登记公民的年龄段,由20-24岁占比最多,变为了25-29岁占比最多。结婚年龄的延迟,体现在每一年的数据上,就是结婚率的下降。
晚婚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教育年限的上升,这其实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一个人本科毕业大约23岁,如果再读完研究生,到毕业时就已经26岁了。虽然读研究生的人相对较少,但接受本科教育的人的确增加了很多。
1977年,我国的本科录取人数是27万人,过了20年,到1997年,这一数字才增加到100万。1998年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人数飞速增长,到2015年达到了惊人的700万人。根据相关估算,本科毕业生已经占到了同龄人的20%。显然,这就会推迟结婚年龄。
而且,年轻人在城市中打拼,工作忙、时间紧、没有时间谈恋爱。恋爱都顾不上谈,结婚就更是遥远的事了。此外,城市化也提升了婚姻对双方经济的压力,比如高房价,就抑制了很多年轻人结婚的愿望。而且,婚姻还意味着生育,结婚后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也是一种压力。所以,某种程度上,城市化也使人失去了结婚的自由。
>相关新闻
- [黄金]2023年8月8日星光达珠宝今日黄金价格(每克多少钱)2023-08-08 06:08:46
- [期货]液化天然气价格是多少(2023年7月13日)2023-08-08 06:08:30
- 油价调整时间表2023年6月 6月下一轮油价调整是什么时候2023-08-08 06:08:20
- 四川一中学老师输液时不幸身亡 卫健局已派人介入调查2023-05-24 01:05:11
- 南宁市长因天价停车费事件鞠躬道歉:深感不安和自责2023-05-23 06:05:02
- [期货]白糖期货价格行情一览表(5月17日)2023-05-23 06:05:31
- 股市2023年中秋国庆放假安排 中秋国庆股市放假调休时间安排20232023-05-23 06:05:28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