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1年,令人担心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最近发生了好多事,但最值得注意的就这件:包商银行被接管。
这条消息是5月24日下午快六点的时候传出来并迅速炸屏的,为什么我现在才聊这件事呢?
相信有关注财经的看官都知道,如今大环境的监管趋严,作为一个财经自媒体,真的要尽量少碰一些红线,关于包商银行和其背后的种种,我这几天就在考虑是否要写下这些东西。
想了很久,不想让大家失望,还是尽量平和的把这里面的事情和与你有关的影响说清楚。
时隔21年的“事故”
这件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虽然传说调查组已经在包商银行待了很长时间了,但据包商银行的员工反映,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其实,银行出现信用风险、被监管接管这种事儿,在咱们国家历史上非常罕见。
我知道的上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就是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被央行宣布关闭。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海南发展银行因为不良资产比例大、银行体制混乱,信誉差等原因,发生挤兑。
老百姓(603883)不再信任海发行,纷纷把钱转存其他银行。
在此期间,有的营业部为了减少挤兑,同时吸引存款,甚至开出了18%的存款利率,可惜作用不大。
在花光了所有准备金,包括国家34亿元救助金后,海发行仍然没能摆脱困局,最终宣布破产。
至于后续故事,是由工商银行(601398)托管海发行的全部资产负债。至此,工行老大哥的形象深入人心。
后来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才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给出了银行丧失偿付能力时候的解决方案:
”一旦银行出现危机,存款保险基金将对存款人提供最高50万元的赔付“。
包商为何会被接管?
那么时隔21年后的包商银行又因何“重蹈覆辙”呢?
在央妈和银保监会的公告中,只提到了一条,就是:“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
这一条,足以说明一切。
因为银行业经营,最原始也是最本质最基础的商业模式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它的成本是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收入是向贷款人收取的利息,这一进一出的差额,扣除银行经营的各项成本,就是银行的盈利。
当然,现代商业银行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各种其他业务,比如通道业务,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等等,但商业银行的核心,永远是基于存贷款的“信贷业务”。
而信贷业务的核心有两条:
1、有足够多的存款,这是商业银行用来放贷的基础,也叫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欠存款人的钱。
2、有与存款匹配的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贷款,这叫资产业务,是别人欠商业银行的钱。
两者在很多方面要实现匹配,比如流动性、期限和风险上,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
那什么叫“信用风险”呢?
简单粗暴来说,你借了别人钱,最后你主观上赖账,不还了,或者主观上你愿意还,但是客观上你没有能力还了,这就是信用风险。
公告的原文用了“严重”来形容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那就说明事态真的比较严重,不然也不会直接接管。
如果问题较轻,可以下达风险提示函,窗口指导或者行政处罚等,直接接管是最后一道防线。
但公告并没有披露具体是什么样的信用风险,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信用风险。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但从以上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的模式可以推断,这信用风险,无外乎是以下的一种或者几种情况:
1、资产业务:出现超过风险警戒线的坏账率,也就是银行放出去的钱,很多可能会成为坏账,收不回来。
2、负债业务:出现兑付困难或者出现严重的错配,导致流动性周转困难。这里的错配包括期限错配,也包括风险错配等。
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普通储户不用太担心,现在咱们有存款保险制度呢。
50万以内,国家层面还是会全额保障,别慌。
监管官方发话,接管后包商银行还是正常经营,个人存款、理财继续照常运行,也不受影响。
如果持有包商银行卡的,也能照常使用,具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能在各家银行通存通兑,网上银行也照常运营。
敲黑板,这里指的是理财产品正常运营,不代表全兜底!
咱要明白一点,所有的银行理财是不受保护的,50万保险,它保的是存款,银行理财则不在这个范围内。
打个比方,你在银行存了50万,过几天拿其中的30万买了一款理财产品。
结果银行不幸破产了,那你只能拿回20万。
至于买了理财的30万能不能拿回来,就要看银行还有多少资产,清算结果怎么样,保险公司是不赔付这个钱的。
除此之外,买了中小银行股票的股民这回也得有所损失了。
不要怀疑,这个事件会显著的降低中小银行股的估值水平。这是冲击,也是一种纠正,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股票市场对中小银行的估值严重偏高。
A股市场对城商行的平均PB估值水平高达1.2,而香港只有0.7,这是集体的对风险无视。
而这次包商银行事件下,尽管不太可能产生中小银行连锁的信用风险反应,但是提升中小银行负债成本,重新对中小银行进行风险定价是大概率会发生的。
这种事情其实很好理解,问问自己,有了包商的前车之鉴,你还会完全不问风险的去买一个看上去高息的城商行理财产品吗?
如果继续购买是不是要要求更高的收益?这就是对风险重新定价的过程了。
下面是资产规模比包商还小的上市银行,其中有个叫锦州银行年报也难产中,大家注意一下,毕竟包商银行在此之前也已连续两年没有发布年报:
这年头,实体经济的钱越来越难赚,金融理财的钱也一定是越来越难的。
当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完之后,我们被金融刚兑宠出了的懒惰也应该改一改了。
认真的去学一学理财投资的基本原理和常识吧!
在学明白之前老老实实的把大部分钱存在大银行,别有什么妄念,也别有什么侥幸心理。(微.信.公.众.号.道.君.说.财)
这条消息是5月24日下午快六点的时候传出来并迅速炸屏的,为什么我现在才聊这件事呢?
相信有关注财经的看官都知道,如今大环境的监管趋严,作为一个财经自媒体,真的要尽量少碰一些红线,关于包商银行和其背后的种种,我这几天就在考虑是否要写下这些东西。
想了很久,不想让大家失望,还是尽量平和的把这里面的事情和与你有关的影响说清楚。
时隔21年的“事故”
这件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虽然传说调查组已经在包商银行待了很长时间了,但据包商银行的员工反映,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其实,银行出现信用风险、被监管接管这种事儿,在咱们国家历史上非常罕见。
我知道的上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就是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被央行宣布关闭。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海南发展银行因为不良资产比例大、银行体制混乱,信誉差等原因,发生挤兑。
老百姓(603883)不再信任海发行,纷纷把钱转存其他银行。
在此期间,有的营业部为了减少挤兑,同时吸引存款,甚至开出了18%的存款利率,可惜作用不大。
在花光了所有准备金,包括国家34亿元救助金后,海发行仍然没能摆脱困局,最终宣布破产。
至于后续故事,是由工商银行(601398)托管海发行的全部资产负债。至此,工行老大哥的形象深入人心。
后来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才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给出了银行丧失偿付能力时候的解决方案:
”一旦银行出现危机,存款保险基金将对存款人提供最高50万元的赔付“。
包商为何会被接管?
那么时隔21年后的包商银行又因何“重蹈覆辙”呢?
在央妈和银保监会的公告中,只提到了一条,就是:“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
这一条,足以说明一切。
因为银行业经营,最原始也是最本质最基础的商业模式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它的成本是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收入是向贷款人收取的利息,这一进一出的差额,扣除银行经营的各项成本,就是银行的盈利。
当然,现代商业银行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各种其他业务,比如通道业务,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等等,但商业银行的核心,永远是基于存贷款的“信贷业务”。
而信贷业务的核心有两条:
1、有足够多的存款,这是商业银行用来放贷的基础,也叫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欠存款人的钱。
2、有与存款匹配的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贷款,这叫资产业务,是别人欠商业银行的钱。
两者在很多方面要实现匹配,比如流动性、期限和风险上,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
那什么叫“信用风险”呢?
简单粗暴来说,你借了别人钱,最后你主观上赖账,不还了,或者主观上你愿意还,但是客观上你没有能力还了,这就是信用风险。
公告的原文用了“严重”来形容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那就说明事态真的比较严重,不然也不会直接接管。
如果问题较轻,可以下达风险提示函,窗口指导或者行政处罚等,直接接管是最后一道防线。
但公告并没有披露具体是什么样的信用风险,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信用风险。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但从以上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的模式可以推断,这信用风险,无外乎是以下的一种或者几种情况:
1、资产业务:出现超过风险警戒线的坏账率,也就是银行放出去的钱,很多可能会成为坏账,收不回来。
2、负债业务:出现兑付困难或者出现严重的错配,导致流动性周转困难。这里的错配包括期限错配,也包括风险错配等。
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普通储户不用太担心,现在咱们有存款保险制度呢。
50万以内,国家层面还是会全额保障,别慌。
监管官方发话,接管后包商银行还是正常经营,个人存款、理财继续照常运行,也不受影响。
如果持有包商银行卡的,也能照常使用,具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能在各家银行通存通兑,网上银行也照常运营。
敲黑板,这里指的是理财产品正常运营,不代表全兜底!
咱要明白一点,所有的银行理财是不受保护的,50万保险,它保的是存款,银行理财则不在这个范围内。
打个比方,你在银行存了50万,过几天拿其中的30万买了一款理财产品。
结果银行不幸破产了,那你只能拿回20万。
至于买了理财的30万能不能拿回来,就要看银行还有多少资产,清算结果怎么样,保险公司是不赔付这个钱的。
除此之外,买了中小银行股票的股民这回也得有所损失了。
不要怀疑,这个事件会显著的降低中小银行股的估值水平。这是冲击,也是一种纠正,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股票市场对中小银行的估值严重偏高。
A股市场对城商行的平均PB估值水平高达1.2,而香港只有0.7,这是集体的对风险无视。
而这次包商银行事件下,尽管不太可能产生中小银行连锁的信用风险反应,但是提升中小银行负债成本,重新对中小银行进行风险定价是大概率会发生的。
这种事情其实很好理解,问问自己,有了包商的前车之鉴,你还会完全不问风险的去买一个看上去高息的城商行理财产品吗?
如果继续购买是不是要要求更高的收益?这就是对风险重新定价的过程了。
下面是资产规模比包商还小的上市银行,其中有个叫锦州银行年报也难产中,大家注意一下,毕竟包商银行在此之前也已连续两年没有发布年报:
这年头,实体经济的钱越来越难赚,金融理财的钱也一定是越来越难的。
当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完之后,我们被金融刚兑宠出了的懒惰也应该改一改了。
认真的去学一学理财投资的基本原理和常识吧!
在学明白之前老老实实的把大部分钱存在大银行,别有什么妄念,也别有什么侥幸心理。(微.信.公.众.号.道.君.说.财)
>相关新闻
- 阿姨学车练科目二穿墙而出:车质量不错,墙不结实,人没事不需要2025-04-03 08:04:32
- 七旬老人摘榆钱被困树上 被困位置距离地面8米2025-04-03 08:04:15
- 提醒甲亢哥不文明行为的女生回应了:提醒不文明行为,人人有责2025-04-03 07:04:46
- [黄金]云南六福今日金价查询2023-08-08 06:08:59
- [黄金]2023年8月8日扬州金店黄金价格查询一览2023-08-08 06:08:52
- [期货]今日石油醚价格行情查询(2023年7月19日)2023-08-08 06:08:39
- [黄金]湖北襄阳高赛尔今日黄金价格查询一览(2023年5月10日)2023-05-10 06:05:27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