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阿里他爸”是谁 彻底放飞自我了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09 14:25:02
作者:雅虎,互联网,阿里,股权,业务

  提起阿里巴巴,似乎谁都知道马云不是大股东,但他通过高超的设计获得了绝对的控制权。那么阿里的大股东是谁呢?软银第一,雅虎第二。这是很多人停留在脑海中的概念。然而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的三大股东为:软银28.89%,马云11.74%,Altaba10.96%。

  有段时间没关注阿里的股权结构了,看到这组数据,倒是令人有些吃惊:软银稳居第一不奇怪,马云竟然成了第二大股东,雅虎跑哪去了?Altaba是谁?“阿里他爸”?

  一
  2017年1月,雅虎将核心业务出售给Verizon,CEO玛丽莎·梅耶尔、联合创始人大卫·费罗退出董事会,并将公司名称改为Altaba,转型为一家投资公司,继承了雅虎所持有的阿里、雅虎日本的股权。为何叫Altaba呢?估计是因为阿里风头正劲,而投资阿里是雅虎发展后期最为得意的事情,说得难听点,雅虎也就剩了“阿里他爸”能炫耀了。

  顺便提一下,Verizon是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是移动通信和OTT领域的霸主,于2015年并购了大名鼎鼎的美国在线(AOL),就是为了获得后者的移动视频和广告业务。此次再并购雅虎,也是为了拓展自身的互联网业务。说句题外话,老美的电信运营商也是够拼的,不像国内的这几家到现在还是在做通道,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上乏善可陈。

  不要以为Altaba真的转型做投资,其实是玩起了清算,改名后仅一年多,就于2018年9月抛售了所持的全部雅虎日本的股票,之后其所持阿里的股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80%。

  近日,Altaba宣布全面清算和解散,并初步决定将出售所持有的全部阿里股权。查了一下阿里的公告,2018年7月18日Altaba所持股权比例仍为14.8%,当时马云为6.4%,到了2018年12月31日就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见Altaba是早有预谋。

  二
  时间拉回到1994年,美籍华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美国创立了雅虎,公司英文名称为Yahoo!,即“乡巴佬”的意思,公司的业务从网址列表,发展到搜索引擎、邮箱、新闻等。成立仅两年后,雅虎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高达5亿美元,而其1995年的业绩为营收130万美元,净利润负63万美元,可以说是开启了互联网泡沫时代。

  在那个年代,互联网是个新鲜事物,几乎早期互联网公司的每一个举动,都成为互联网历史上的创举,因而价值被高估也就很正常了。雅虎在当时是搜索引擎的代名词,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谷歌,雅虎还推出了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包括邮箱、即时通信、新闻等,成为综合门户网站。“内容免费,广告付费”模式也是雅虎首创,对互联网行业影响深远。

  我本人算得上是国内第一代网民,在电话费很贵时就用古老的14.4k的Modem拨号上网,最早还区分国内网和国外网,只能在国内仅有的网站上过过瘾。后来电信公司“大发慈悲”,开通了包月上网业务,终于可以畅游国外网站了,最先上的就是仰慕已久的雅虎,也因为他有网址列表,可以导航到其他网站。

  国内最早触网的公司是瀛海威,采用的还是ISP模式,即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主。当时国内的互联网资源严重匮乏,还没有门户网站的概念,随着网易于1997年成立,新浪(之前叫四通利方)、搜狐于1998年成立,国内三大门户终于凑齐,建立了国内互联网资源的新格局。这三大门户无一不是雅虎的忠实拥趸,都凭借模仿雅虎抢占了市场份额、到美国上市。这一时期,是雅虎最风光的时期,是雅虎的时代。

  三
  2005年,雅虎用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换取了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权。之后阿里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杨致远曾经说过:“马云让我成为了全世界最幸运的人。”

  如果据此就认为雅虎精于投资,那就大错特错了。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与雅虎的两位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前者拿着搜索技术准备要卖给雅虎,却被雅虎拒绝了,于是就有了1998年成立的Google(2006年起的中文名“谷歌”)。之后Google就成了搜索引擎的代名词,慢慢地,曾经做过搜索引擎的雅虎、搜狐们就只敢说自己是门户网站了。

  失去了搜索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雅虎也就变成了一家平庸的门户网站,于是业务重心就只能放在了内容上,意味着与技术创新无缘了,自然很难再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与此类似,国内的老三大门户也是这个情况,只不过各自的出路有所区别,网易是网游,新浪是微博,搜狐则是视频。

  2000年IDG希望将手里的腾讯脱手,找到雅虎接手其手中所持腾讯20%的股权,被雅虎拒绝。不过时值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雅虎的选择能够被理解。2000年后雅虎便失去了互联网统治地位,到了2006年雅虎曾经有机会翻身,那就是收购Facebook,却因为趁火打劫式地开价而被拒绝。

  如今,Facebook、腾讯的市值均超过3000亿美元,谷歌更是达到了5000亿美元。

  还不算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微软计划以446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收购雅虎,时任CEO杨致远认为出价过低而拒绝,因此被董事会扫地出门。

  四
  雅虎创始人2007年担任CEO,当年看到这则新闻时就有个疑问:其他互联网公司好像都是创始人主政,为何雅虎不一样?在这一点上,雅虎的确与众不同,他一直是由职业经理人掌权。

  看一下雅虎CEO的更迭:

  图中显示了六任CEO的任职时间,以及任职期间的股价变化。

  企业由职业经理人掌权,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短期业绩表现,因为他们的任命权掌控在董事会手中。在塞梅尔任期内,雅虎与谷歌的差距越来越大,收购Facebook又以失败告终,因此只有辞职。杨致远以创始人身份复出,原本被寄予厚望,但拒绝微软收购导致股价大跌,也只能离开。

  梅耶尔头顶前谷歌高管的光环,于2012年7月空降雅虎,一直待到2017年Verizon收购雅虎的核心业务。这名美女CEO在雅虎的任期内留下几个“亮点”:一是上任后当年9月任由阿里以71亿美元回购了17%的股份,而阿里于2014年赴纽交所上市;二是认为雅虎是一家“创业中的大公司”,大力培养创业文化,而这却未必适合雅虎的发展阶段;三是主导了一系列并购,将一大堆初创企业收归囊中,却任由其自生自灭。

  五
  似乎导致雅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并购、内部管理等等,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的平衡。在雅虎“职业经理人负责制”的发展史中,我们看到的是大量以CEO主观意志为主导的失败决策,每次决策都是为了拉升股价,日后看来却都损害了雅虎的竞争力。

  不同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赖以生存的是创新,因此从诞生起就靠“情怀”支撑和推动,创始人个人的远见和人格魅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风投们最为看重的因素。如果没有创始人的“偏执”,企业会很快找不到方向,也会丢掉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引入资本后,左右企业决策的声音变多,各方会倾向于用一些关键指标作为决策依据,比如股价,因而这些所有者们就会用股价来逼迫CEO就范,会更加关注企业短期市场表现,也就是短期价值,长期的政策就很难延续了。

  我个人比较推崇这么一条原则:企业所有者在长远发展决策上应当集权,在短期业务决策上职业经理人可以获得充分授权并接受严格考核,但所有者有权以不符合长远发展行使否决权。要想做到这些,企业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要有持续的“所有者”意志
  更“健康”地描述短期目标
  短期业务决策必须有所约束
  再回过头来看雅虎,上述三条都不满足:
  董事会并不知道雅虎长远发展成什么,只是片面地看股价表现
  股价就是短期目标,缺钱就卖业务或股权,现有业务不好就四处找新业务,业绩不好就换CEO
  CEO权力过大,不到不可收拾董事会不会干预
  因此雅虎在发展中一味追求短期价值,董事会与CEO都没能深入思考长期价值,因而也很难就此达成一致。

  阿里的马云就深刻体会到这些,阿里设计了双重股权、湖畔合伙人、投票权委托等机制,并未因为大量出售股权给软银、雅虎而失去控制权,也没有因为上市而受制于由一群外部人控制的董事会。因此,阿里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所有者”意志,并且能够坚定地向前发展。

  以雅虎的资历,不只能做“阿里他爸”,甚至能做“谷歌他爸”、“Facebook他爸”,如今却因为这一名称沦为笑柄,不免让人感到惋惜。雅虎的衰亡,留下最大的借鉴就是:如果缺少长期价值的指引,一帮人哪怕做事再“认真”,从长远看也可能做的是错事。(谦启咨询)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