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智能化养蚕开启广阔“桑机”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5-13 16:03:02
作者:养蚕,蚕宝宝,桑叶,工业化,饲养

在传统养蚕业中,蚕吃新鲜桑叶是人们固有的认知。然而,笔者近日到位于那坡县永乐工业园区的“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车间”探访,眼前的情景令人惊讶!

这里是恒温恒湿的空调大宅,没有传统养蚕业中方格蔟的身影,只见8层到10层的白色塑料筐整齐排放,这是蚕宝宝的专用“小窝”。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进食,它们吃的不是绿油油的桑叶,而是泥巴状的专用饲料。蚕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智能机械代替人工为它们“搬家”。催青、收蚁、小蚕饲养、大蚕饲养、上蔟、结茧、采茧一整套全新的养蚕模式,在车间里按部就班就能完成。

“这种人工饲料工业化养蚕,是养蚕业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可实现种养分离与全天候养蚕。”那坡县县长罗智郎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技术援助”的发展模式,推动全县桑蚕产业集聚发展;研发“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技术并于今年正式进入投产阶段。

“今年2月25日开始第一批催青,现在已经开始结茧,养殖时间比人工桑叶养蚕缩短近半个月。该项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饲料养蚕技术总监田发芳说。

据介绍,传统人工养蚕,受季节、气候、环境与人员影响,一个人一个月最多也只能养一两只蚕,产出比低。而“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实现了养蚕不靠天气,不看季节,不污染环境,实现全年产茧,产能提升5倍以上,产出的蚕丝质量可缫至5A级生丝。由于实现种养分离,蚕农只种桑不养蚕,与传统种养相比提升一倍收益,亩均年收入可达到1万元。

标准的车间、洁净的环境、高度智能化的设施,令人耳目一新。车间内按功能分饲养、设备、上蔟、采茧四区,在饲养五龄区,只见员工给蚕宝宝架上白色塑料筐和上蔟蔟具,让一批批蚕宝宝顺利上蔟结茧。“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感觉挺好的,一个月工资收入有4000多元。”来自城厢镇洞汉村下弄陇屯的员工李益说。

据悉,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那坡县建有标准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500亩,发展小蚕共育与大蚕养殖,基地可带动周边2000余户1万多人增收致富。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建设集蚕茧和桑叶收购、工业化养蚕、白厂丝生产、坯绸布、炼染、数码印花为一体的茧丝绸加工全产业链。

“通过智能化养殖,养蚕户不再需要白天早起摘桑叶,晚上熬夜饲养蚕,极大降低了种桑养蚕风险。我们还通过保护价收购叶子,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该公司董事长林金伟表示。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