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法分子利用疫情集资诈骗 别信躺床上能赚钱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0 22:21:54
作者:不法分子,疫情,受害人,虚假,肺炎

捉销师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期,居家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也需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处非办的工作人员,对防疫期可能发生的骗局,进行解读。

谨防用疫情说事

 “伪装公益捐款,迷惑性较强,不法分子通过微信、QQ、社交网站等多种方式,以红十字会或医院等名义,在网络上发布防控新冠肺炎‘献爱心’虚假信息,利用群众同情心骗取善款。”市处非办工作人员介绍。 

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为感染亲属众筹“医药费”的骗局,不法分子以孩子或亲属突然高烧、已被隔离医治为由,向社会公众发起众筹“医药费”“住院费”等,骗取受害人钱财。 

还有人售卖强身健体“秘方”,谎称有提高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冠肺炎有非常好的功效,通过发布钓鱼链接、使用违规手机APP等方式,诱导用户购买,实施集资诈骗。 

当下“区块链”概念较热,市民要警惕不法分子谎称开发出区块链慈善平台,组织线上募捐等活动,实施非法集资犯罪。

别信居家能赚钱

针对公众居家防疫,通过手机等获取信息的特点,不法分子趁机大肆宣传P2P网络借贷、虚拟货币炒作、基金、期货等虚假金融产品,声称“宅在家里也能理财”,设置高息诱惑骗局。 

另外,市民要警惕以“销售返利”名义,售卖假药、假物资的骗局,不法分子散布虚假信息,利用公众对新冠肺炎的恐慌心理,谎称可以代购代销“特效药”“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并向购买者承诺可以“积分返利”,甚至“加盟获利”,目的就是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航班或高铁取消为由,向事主发送机票或火车票改签信息,以退费、发放补偿款为借口,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退票网址或拨打虚假客服电话,获取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信息,盗取银行卡余额。 

最后一种是冒充旅游平台客服行骗,不法分子借受疫情影响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还等,向受害人发送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等信息,盗取银行卡余额。

发现线索要举报

记者从市处非办了解到,2月1日,多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措施,其中第16条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不得利用疫情,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群众在疫情期间维护金融消费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保障。 

除了相关部门出台措施保护市民的“钱袋子”,大家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居家防范非法集资,要做到“三看三思三不要”。 

三看:一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二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书,理财产品是否在其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三看资金投向领域,是否安全可靠。 

三思:一思是否真正了解理财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理财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经营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三不要: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因为不法分子往往拉大旗作虎皮;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专家推荐,因为他们也可能被骗了;三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因为高额利息都来自自己的本金。 

疫情期间,如发现非法集资线索,请通过电子邮箱方式,向市处非办举报。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