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大宗交易频见大幅溢价并非机构在抢筹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6 08:00:57
作者:溢价,大宗,成交,减持,受让方
  3月大宗交易频见大幅溢价并非机构在抢筹 资深人士称:受让方有补偿承诺不怕亏本
  3月以来,在629笔A股大宗交易明细中,已经出现了41笔溢价成交,其中有17笔溢价率在10%以上,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放着二级市场不交易,去大宗市场高买,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抢筹?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接盘方不在乎成本
  “大宗交易市场近期有些异动,不仅成交量回暖,大幅溢价品种也明显增多。”沪上一私募基金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有1笔溢价10%的成交,为神州数码;今年2月有1笔溢价10%的成交,为星源材质 ;而截至目前,3月已有17笔溢价10%成交。比如3月中旬,东华能源(002221)有三天出现了高溢价成交,其中3月14日成交的25.83万股溢价率高达11.65%,3月20日成交的28.87万股溢价率达11.55%;而3月11日,海螺水泥(600585)、中国平安、陕西煤业、 洛阳钼业、东方航空、太阳纸业(002078)、东兴证券、南钢股份(600282)等多只股票溢价7%-10%成交。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不少高溢价成交的股票持有者都很兴奋,认为这是迫不及待的建仓资金在抢筹。

  持有这种看法的机构不少。上述私募负责人就表示,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已经成为成为目前大宗交易市场上的主要接盘方,由于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在接盘股份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其持有的股份,“溢价交易相当于中长期价值投资,可见他们并不在乎建仓成本究竟多少,只要区间合理就可以,这说明对未来股价相当乐观。”

  减持方有“补偿承诺”

  但也有机构人士并不这么认为。深圳某长期从事大宗交易的机构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自从2017年5月27日减持新规发布后,大宗交易市场不仅成交冷了,参与方变了,玩法也变了。

  减持新规对于大宗交易限制关键有两条:三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2%;受让方六个月内不得转让。他透露,“目前的大宗交易上的溢价成交接盘方,也许有一些是看好长期不在乎买入价的,但更多的是采取上市公司收购兼并企业时的业绩承诺手法,即六个月股价后不低于多少元,否则减持方补偿受让方多少,尤其高溢价成交的更是如此。”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这种模式一来以溢价的模式提振了二级市场股价,二来减持方虽然减持力度比过去要小一些,但比在二级市场上直接抛售强。“大小非等持股成本都很低廉,哪怕减持6个月后需要补偿一部分给受让方,也是大赚的。市场转暖后,大小非减持的欲望加强,对卖出价也有了更高的预期。”但该机构人士也表示,如果某些股票大宗交易频繁溢价且金额不少,也变相说明了减持方对股价未来的看好,这和套现并不完全矛盾。

  记者注意到,东方财富(300059)网数据显示,3月大宗交易溢价率超过5%的股票中,单笔成交金额居前的分别是国脉科技(002093)(3月4日,溢价率 8.08%,成交金额7084万元)、蓝帆医疗(002382)(3月21日,溢价率 10%,成交金额5519万元)、网宿科技(300017)(3月22日,溢价率11.55%,成交金额5136万元)、贵绳股份(600992)(3月21日,溢价率9.5%,成交金额4472万元)。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