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亿元减持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 监管面临新情况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6 09:46:39
作者:减持
兴业证券(6.40 +0.47%,诊股)数据显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增减持公告进行模拟计算,前三季度的净减持金额达到1359亿元,仅次于2015年全年,但从整体行情来看,减持并未对市场产生冲击。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整体市场的运行逻辑仍主要受企业盈利等因素影响。

备受关注的是,自2015年以来,证监会不断调整完善减持政策,目前形成了一套以锁定期为核心,以全链条信息披露、限制减持比例为配套的规则体系,起到了维护市场稳定的积极作用。业内人士认为,在2019年流动性明显改善,相关政策鼓励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和活力背景下,可适时优化减持规则。纵观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其通常对减持限制相对较少,且与时俱进,持续缩短限售期、提高触发门槛,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监管面临新情况

中金公司指出,针对特定时期的突出问题和市场情况,减持规则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当时出现的 过桥减持 清仓减持 精准减持 等乱象,有效地规范了股东减持股份行为。但是随着市场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现行减持规则引发和暴露出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市场相关主体也出现了完善修改减持规则的呼声,并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诉求。一方面,控股股东减持融资受到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质押风险的集聚。去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和市场波动,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份质押出现 暴仓 、被强制平仓,控制权不稳定风险显现。控股股东质押风险的集聚,减持规则对其股份转让限制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实践中,由于股份减持受限,控股股东正常的减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较难通过减持获得所需资金。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控股股东随即转向寻求通过未受限制的质押途径获得融资,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比例质押、过度质押、绕道减持等衍生风险,造成了质押风险的集聚。再叠加减持规则对大股东每笔质押、补充质押的硬性强制披露要求,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股价下跌和质押 暴仓 风险。

另一方面,市场运行机制的平衡受到一定影响,对市场流动性有所抑制。规则对大股东、特定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按照 从严监管 原则予以严格限制,延长了退出期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阻力,降低了市场流动性,也不利于上述股东通过减持股份及时平抑公司不合理高涨的股价。减持规则关于特定股份减持、一般大股东(非控股股东)减持、非竞价减持等方面的过多限制,势必会影响原来正常进行的市场买卖平衡机制,不利于市场合理估值的形成,不利于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表示,减持规定出台后基本遏制了 清仓式减持 等此前泛滥行为,也一度控制了减持规模。然而自6月以来,减持规模明显增长,这背后是市场相对活跃和需求的不断提升。他认为,在推进法治化的前提下,监管应更加市场化、人性化。

并非洪水猛兽

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共披露减持计划约570份,去年同期共披露减持计划约440份,同比增长约29.55%。从历史情况来看,2015年-2017年,各年度分别披露减持计划约280份、260份、380份。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