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了那么多 还要不要再追求战胜指数的收益?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11 15:00:38
作者:量化,市场,指数,收益,牛市
  说出来自己都有点震惊:这一个月来,全市场4000多只基金里,涨幅超过20%的基金已经超过500只(A类C类分开计算)。

  这意味着什么?

  作为参考标杆的沪深300指数,春节后近1月涨幅是18.5%。


  (数据来源:wind,截至3月6日)
  这意味着很多人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梦想。

  那么问题来了:梦想实现得如此轻易,那么接下来梦会在什么时候醒?

  怕震荡、怕回落、怕行情走得太快,又怕行情提前结束,大家心里有太多惶恐,唯恐一个急弯过后,短时战胜指数的收益,又被市场收了回去。

  想要中长期跑赢指数,有两点不能不重视:一是定投;二是选基。让我们从第一点说起——
  1、牛市了还要定投吗?
  说起定投,很多人都认为它是熊市和震荡市的好朋友,至于牛市——都这么个涨法了,还慢吞吞一个礼拜一笔甚至一个月一笔地往市场里投,完全跟不上节奏。市场大涨,你劝我定投,是不是和我有仇?

  非也非也。

  从理论上说,在单边上涨的市场里,一次性买入的收益率确实好于分批定投,然而问题是,我们站在当前时间点上,无法预测接下来到底会是一飞冲天的牛市,还是会起起落落地震荡。说牛市熊市,那都是站在后视镜的角度上总结历史。

  笔者用二分法来帮大家推敲下:
  如果接下来还是继续上涨,那么你坚持定投的“损失”只是少赚;
  如果接下来行情将有震荡,那么定投帮你躲开了满仓下跌。

  这是定投的理性收益。说起来,定投还有感性上的收益:既不用在上涨时疑神疑鬼,恨不能先卖为敬;也不用在下跌时彷徨失措,抱怨连篇直到自己都受不了,心态上能佛系得多。

  当然,定投只是个工具,要能长期跑赢指数,还得有能够战胜指数的产品——量化,以及量化增强。

  2、量化真有那么牛?
  说到量化,总有朋友会表示狐疑:量化真有那么牛?为什么我买的XX增强产品最近根本都没跑赢指数?

  笔者的回答是:
  1、量化真有那么牛;
  2、跑赢还是跑输指数,得拉中长期业绩出来遛遛。

  说量化基金牛不牛,得先从这个问题谈起:
  A股是有效市场吗?
  如果回答“是”,那么在一个有效市场里,能获得超额回报的人总是很少,多数人竭尽全力,也不过争取一个平均收益。

  如果回答“不是”,那么在一个总体有效性不是很高的市场里,总有一小群人一夜暴富,同时有更多人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正是因为A股仍然处在半有效或者弱有效的状态下,才会三不五时就有传奇投资人横空出世。

  但随着外资(MSCI、富时)持有A股的比重上升,以及国内机构(公募基金、保险、银行子公司)参与比例的增加,这个市场的有效度就会不断提高。

  机构之间的同行竞争会一路提高市场的有效程度,也让任何一家基金战胜市场变得更加困难——而量化选股,就是在这个“有效”和“无效”之间游刃,为投资人争取超额收益的手段。

  正好笔者手上有一个量化基金的业绩,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32.34%,跑赢沪深300近一倍。


  (数据来源:wind,下同)
  从华泰柏瑞量化增强的成立以来表现可以看出,不管牛市、熊市、震荡市,有效的量化策略都能确保产品相对于指数的超额收益。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量化的套路那么多,又是主动量化又是被动量化,又有量化选股又有量化对冲,我哪能搞得清楚?

  笔者对此的建议是:把搞不懂的交给专业人士,选团队,选公司。

  量化在手,中长期投资跑赢沪深300不在话下,跑赢中证500也不是梦。

  按照笔者的极简搭配理论,一个蓝筹+一个成长刚刚好。若能左手量化,右手定投,妈妈就再也不会担心你拿不住收益了。(微信公众号理财老娘舅)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