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金涨跌幅 看这一篇就够了!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11 16:51:01
作者:净值
  作为基金投资者,小伙伴们每天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口袋里的基金今天净值涨了多少,基金收益有多少。

  小牛作为答疑基金问题的小能手,总会遇到关于基金投资方面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基金净值?每天看到的净值后面红红绿绿的涨跌幅是咋算的?

  那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看似常见却又不甚明了的基金净值。

  关于基金净值你要知道,一般来说,我们会接触到三种类型的基金净值,即:基金单位净值、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基金复权净值
  一、单位净值
  单位净值,指的是某一天该基金的单位价值,即该基金当天的价格。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一般会每天公布该基金的单位净值。对于封闭式基金,一般会每周公布一次基金单位净值。

  每个交易日,根据基金所投资证券市场 (股市、债市等) 收盘价计算出基金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的各类成本及费用 (包括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等) 后,得出该基金当日的资产净值,然后再除以基金当日总份额数,就是单位净值。


  弄明白基金单位净值接着我们来回答上面的问题,基金里面的涨跌幅是咋算的?

  基金的涨跌幅是按照百分比表示的,其实就是所谓的“期间收益率”。

  一般基金里面的收益率的终值就是收盘后那个基金净值,或者是当下最新净值。

  而初值是上一个交易日的基金净值。

  比如今天的净值是1.5,昨天的净值是1.4,那么收益率=(1.5-1.4)/1.4=7.14%
  看到收益率百分比先分辨这个收益率是何种期间的,如果看的是每天净值的更新,则收益率就是和上一个交易日相比的。有一些收益率是标明的,比如最近1个月,最近3个月,某一年度等等,这时候的终值和初值相应的就会发生变化了。

  二、基金累计单位净值
  基金累计单位净值,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体现了基金从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累计收益(减去一元面值即是实际收益),可以比较直观和全面的反映基金在运作期间的历史表现,结合基金的运作时间,则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基金的真实业绩水平。

  三、基金复权净值
  基金复权净值就是考虑到,收到分红之后没有离场,而是拿这部分资金进行再投资的情况。也就是,把分红的因素综合考虑进去,再对基金单位净值进行复权计算。

  举个实例更透彻:
  一只刚成立的基金成立初期,单位净值为1,在没有任何分红和涨跌的情况下,累计净值和复权净值也为1。

  一段时间后,这只基金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分红额为每份0.1元,那么此时基金的单位净值变成了0.9。累计净值为0.9+0.1=1,复权净值仍然为1,累计净值和复权净值不会因为基金分红而变动。

  再过一段时间后,这只基金上涨了20%,那么此时的单位净值为0.9×(1+20%)=1.08,累计净值为1.08+0.1=1.18,在考虑红利再投资的情况下,复权净值为1.08+(0.1×(1+20%))=1.20。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如果基金分红不离场,也就是选择用红利再投资的方式,持有人持有的每份基金,可以多获得0.02元的收益。所以说,当遇上一只好基金的时候,不要着急取出红利,选择红利再投资,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综上,单位净值是一只基金的交易价格,而累计净值和复权净值,意义在于公平地对比基金历史业绩,还原基金历史增长率的真实面貌,帮助投资者进行基金选择。

  看懂3个净值,还需避开2个误区
  误区一:价格便宜的基金更好?

  有些小伙伴认为净值低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如果是用股票的思维来看的话,确实价格低的比较有优势,低价格买入价就好像是在低位捡便宜。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净值高的基金往往更能体现该基金的实力,反而是那些净值过低的基金在投资的时候往往要格外小心。

  所以在购买基金的时候,我们不能贪便宜,反而要注意考察它在同类型基金当中的收益表现,是不是因为收益太差导致了净值过低。

  误区二:买“老基金”不如买“新基金”

  还有一些贪便宜的人,在新基金刚推出的时候就抢着去认购,认为新基金净值低,风险小,上涨空间大,而且申购费率比较低。

  事实上,新基金同样存在着其它的风险,因为缺乏历史参考数据供我们参考,无法和同类型的基金进行比较判断。如果碰巧这位基金经理还是新人,那么我们就无法了解他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能力到底如何,而这些不确定性就会加大投资的风险。

  总而言之,投资基金不能只看价格“贪便宜”,投资更不是比爆发力,而是比耐力。判断一只基金的好坏,的确需要时间来验证,一般来讲,需要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约是三到五年时间,经受住时间考验又经常夺得“基金业奥斯卡”金牛奖的基金或许才值得我们托付。(金牛基金网)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