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认罪之后,华林集团也被检察院提出公诉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04 23:15:48
作者:

 12月16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单位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被告人束昱辉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庭审中,各被告人进行了最后陈述,均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择期宣判。

权健认罪之后,华林集团也被检察院提出公诉

 

  翌日,中国检察网公开一则对“华林酸碱平”特大传销案提起公诉的信息。据了解,截止2017年该团伙共发展人员37万余人,层级高达70余层,共收取会员费用127亿余元。

  河南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检察院提出公诉

  经依法审查查明,自2010年以来,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等多家公司下简称:华林集团),以销售酸碱平DDS美容养生按摩器及相关按摩乳膏为名,歪曲国家政策,要求参加者缴纳费用以获得会员资格,按照缴纳费用的金额,将会员按发展与被发展的顺序依次形成四个层级层,以28天为一周期和发展人数的多少参与分红,引诱会员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开展传销活动。

  另外,该传销组织根据发展人数设有补助奖、福利奖和管理奖等奖励。

  截止2017年华林集团共发展参与传销人员37万余人,人员层级70余层,共收取会员费用127亿余元。

  近日,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检察院对戴某娥、王某玲等11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并案提起公诉。目前,本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华林事件”回顾

  今年1月9日,河南都市频道播出了记者卧底华林公司的报道,披露了华林公司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等问题,随后河南商丘华林酸碱平公司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封。

  1月13日,沧州市发布情况通报称,黄骅市委、市政府已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企业。澎湃新闻探访发现,随着华林公司被查,黄骅市区内为华林“学员”提供服务的大量宾馆、餐饮店也陆续关门。

  1月15日上午,华林集团外大门紧闭,偶有一两个人上前了解公司情况,门卫不耐烦得挥了挥手:“放假了,年前肯定不会再开工,年后再看看吧。”

  当天晚上,黄骅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初步查明该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目前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已被警方控制,对该案将依法依规、彻查严办。

权健认罪之后,华林集团也被检察院提出公诉

 

  2月18日,黄骅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刘德林,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账簿罪批准逮捕。

  敬畏法律,没有谁能“大而不倒”

  纵观今年直销行业,从权健事件到华林事件,乃至其他一些名声赫赫的直销企业,它们都并非一般的小作坊,而是年营收达数十亿,且拥有合法直销牌照的巨头。这些企业凭借着种种模糊操作一路壮大,而壮大本身,又为其“合法性”构筑起了一种视障效应。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面临这种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大企业,要辨别其到底是否合法,本就是困难的,甚至也是“多余”的。

  事实上,这在保健品行业是一种常见的逻辑,即拿既有事实来否定合法性质疑,高悬“存在即合法”的招牌。比如,保健品直销企业在发展“下线”时的一个常见话术就是:我们公司做得这么大,难道还不合法?或者是,不合法,怎么可能做得如此大?不少保健品企业在营销之外,往往都颇为高调,像权健就在公益、足球等方面都有大手笔投入。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以进一步弥补自己在合法性上的缺陷。

  这种视障作用,不仅对消费者管用,对监管同样见效。特别是地方层面,它们带来的税收乃至拉动就业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这让地方监管部门在面对它们时,不说直接提供某种庇护,也至少是“投鼠忌器”的,容易形成一种微妙的妥协局面。

  这些都说明,即便传销和直销边界仍有模糊的地方,但若严格执行好现行的法律法规,权健、华林也不可能做到如此之大,并能够靠着“规模”忽悠这么多人。

  因此,此轮监管风波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要戳穿“存在即合法”的泡沫。让那些习惯拿着“不合法怎么可能做起来”的话术来忽悠消费者的保健品企业猛醒,也应该让消费者明白:做大了的直销企业,也可能是传销,也不等于天然合法。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