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资讯推荐)屡遭处罚“里海之谜”如何从产品质量问题中脱身,来自瑞士皇室是否确有其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23 01:56:19
作者:

《2018-2019年国内化妆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海外化妆品集团最近3年亚洲市场收入增速来看,同样可以侧面验证中国高端护肤品市场在近阶段的快速增长。紧扣中国消费升级红利,欧美系品牌巩固了在中国中高端化妆品市场的领先地位。相较于日韩系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起伏,欧美系化妆品龙头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加快了组织架构与营销方式的本土化调整以适应迅速变化的消费者。在诸多进口化妆品品牌之中,来自瑞士的“里海之谜”(La pramol)并不属于名不见经传的那一类。

这个来自瑞士的化妆品品牌这些年来在国内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轨迹?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多次遭到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其原因分别是什么?其产品“标签不符,货证不符”等问题,会对其微商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品牌背景,瑞士皇室?

经查,里海智能助手APP软件和里海之谜CS渠道会员平台的所有者是深圳市卡连弗贸易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化妆品代理及销售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6日,法定代表人于华,股东有于华(大股东)和于峰,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0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与于华名下的另外一家企业——深圳市润德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就在彼此的隔壁,且这两家公司在2015年的同一时期因同样的原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14年年度报告”而被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福田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数个月后被移除。

再说回成立时间有问题的香港卡连弗国际集团,有多份资料表明该集团成立于1985年,还有个别资料称其成立于2000年,但事实上,据启信宝显示,香港卡连弗国际有限公司(经查有关页面,并没有显示香港卡连弗国际集团的搜索结果,只有香港卡连弗国际有限公司)的注册日期为2005年4月7日。据了解,香港卡连弗国际集团董事长为于峰,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为栾念萍。

于峰在目前也在担任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时间2006年)的法定代表人,那么,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里海之谜有什么关系呢?

经查,里海之谜旗下的诸多产品的生产企业为瑞士里海之谜有限公司和瑞士LCC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相关产品的在华申报责任单位。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我们发现由瑞士里海之谜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的批件状态基本都已过期,而由瑞士LCC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的批件状态部分为过期,部分为“当前批件”。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争议颇多的里海之谜的百度百科,据百科显示,在世纪初的那段日子里,里海之谜在世界各地频频创造着销量纪录、制造着抢购狂潮,然而,我们却难以从这些文字中看到明确的销量数字与确切的所谓日本富商和香港名媛巨星的姓名,没有数据资料与源头索引的支撑,以及真实人物与相关报道的佐证,无疑令该品牌的可信力在某种程度上打了些许折扣。想当然尔,百科的故事写到2004年就戛然而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香港卡尔弗国际有限公司成立了有关,在2005年至今的十五年间,关于里海之谜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无从知晓的消费者或许也只能通过其在中国市场的成长来管中窥豹了。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在此百科中,里海之谜还被称为“已有很多年历史的瑞士皇族品牌”,而事实上,讲究民主至上、权力均分的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并没有皇室,各州为主权州,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联邦议会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是联邦的立法机构。阿尔弗雷德·厄谢是瑞士历史上唯一被外界报道用带引号的“国王”来称呼的人,不过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至今已有近两百年了。

顺带一提,在此百度百科词条的讨论页面中,有一位网友表示“里海之谜,内容有错误。”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里海之谜毫无疑问是来自瑞士的品牌,但至于该词条除此之外关于其他方面的描述与宣传,其可信度要打上一个问号。

屡次违规,屡次受罚

经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我们发现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近几年来多次遭到当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2016年2月23日,该公司因化妆品案件遭到了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

2017年10月23日,该公司因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在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以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被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

据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当事人上海卡连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天猫网店“lapramol里海之谜旗舰店”销售“修护眼霜”,宣传有增加皮下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强皮肤基层代谢的功效,间接宣传该商品对肌肤老化、粗糙、暗沉、色斑、粉刺问题有快速改善功效;在介绍“美肌焕颜面膜”时,宣传其有“美白”的功效。

2018年11月26日,该公司因在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以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0多万元。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