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破产引出社交电商哪些问题?
近日,上亿资本与流量加持的宠儿社交电商淘集集破产引起各大媒体讨论,曾几何时,社交电商的热度有增无减,但仅仅热度不到半年,就出现斑马会员疑似跑路、未来集市遭下架、迷你生鲜暂停运营等不好的消息传去。
而随着淘集集骤然爆雷,社交电商的遮羞布便被揭开,暴露行业盲目追求用户流量的同时,存在盈利困难、获客成本高、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今年社交电商保持高速增长,社交电商消费者人数已达5.12亿人,之所以许多社交电商平台能够短期获取大量客户流量其主要原因是诸多资本的加持。
但社交电商与传统的电商相比,社交电商的获客成本小了很多,社交过程中人与人的层层分享所产生的裂变,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入口。曾主打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淘集集,以拼购模式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乡村通过价格战进行疯狂扩张,上线仅半年,淘集集就积累了 1 亿用户。
但是随着资本热度慢慢降低,资本退潮将成为社交电商趋势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社交电商沦为俗套的大背景下,仅仅只是借助社交电商的概念来进行融资的方式开始失去市场。事实上,无论是分销会员制,还是拼购类社交电商,其运营模式不过是在前期获取用户流量的一种手段,然而,淘集集落败显然说明,光有流量,没有合理的盈利模式,都是虚假繁荣。
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于流量的偏执最终让几乎所有的社交电商平台都沦为了流量获取的工具,尽管从表面上看社交电商异常火爆,其实在这场火爆的背后更多地隐藏着的是危机,一场社交电商的洗牌正在酝酿,而淘集集之死,或许也给正在烧钱的电商平台提了个醒。
商业模式涉传问题
尽管社交电商迅猛发展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但也遭受着诸多的非议和质疑。例如,拼多多等平台假货新闻频出,花生日记等平台因涉嫌传销而被罚款。前者主要是由于经营规模扩张过快缺乏管控方面的完善,而后者因其爆发式增长,监管制度不完善。
尽管社交电商模式涉传的质疑声从未停过,但许多社交电商仍宣称,成为其代理是完全免费、无门槛的。但是,绝大部分社交电商代理需要按照商家规定的价位购买相关的商品才能获取店主资格,实际上代理并不是免费的,这就构成了变相的“收取入门费”。其次,普通的销售代理以其销售产品的数量计酬,而社交电商代理赚取的是产品的差价,社交电商经营中制造商与终端消费者之间存在层层中间商,上级中间商在直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同时也通过发展下级中间商赚取商品或服务的拿货差价。在“计酬方式”上存在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的情况。最后,社交电商代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往往发展更多的下线,代理所获利益与其层级挂钩,层级越高,获利越大,很难逃脱“拉人头”的嫌疑。
由此可见,社交电商运作模式在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与B2C(企业对消费者)的基础上演变出新的形态,此种模式属于社交电商经营的多级分销,容易演变为披着社交电商外衣的传销行为。
重社交,轻产品与服务
如今社交电商平台,把大量的精力与金钱投在“社交”工具的引流上,而忽略了用户流量的体验,尽管淘集集短期获得了上亿的用户,但是没能将流量变现,以致于资金烧完了,就会面临破产。
因此,社交电商不能只重视流量,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找到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商品,如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满足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如何破解企业转型升级过程当中的困境和难题。这才是社交电商真正跳出流量的陷阱,步入到真正属于自身的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比如,很多消费者在小红书只看不买,她们更多关注平台上的经验分享,却对平台上的产品品质、真伪存怀疑态度。再比如,拼多多的拼团消费模式盛行,但最近关于拼多多假货的负面新闻也是铺天盖地。可以看出,因为强调“社交”、强调“内容”,这些社交电商平台反而逐渐丢失“电商”的根基,忘了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仍然是产品。
因此,社交电商缺少了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支撑,社交电商的淘汰是必然。正如电商的发展轨迹一样,社交电商的发展同样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和服务,回归到行业本身。如果缺少了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支撑,一味地将社交电商看成是一个过时产品和服务的集散地,那么,在消费升级成为必然的大趋势下,所谓的社交电商依然会成为一个无人问津的存在。
企业转型切勿盲目入局
据了解,自2018年下半年始,大部分直销企业也开始纷纷转型社交电商,大举杀入“流量大池”,其目的是:一方面是如法炮制社交电商现成的“成功模式”,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社交电商繁荣发展的大趋势。
面对社交电商表面上的繁荣,部分直销企业已经迫不及待进入社交电商领域占据天时,例如:以数字化和社交电商驱动的新安利,三八妇乐的“新云商”、绿叶的花猫云商、宝健的微宝友、太阳神的私董优选等已经运作。
不可否认,尝试新的模式对直销企业发展与人员扩充必然是利大于弊,但是我们也看到,“权健事件”之后,诸多拿牌直销企业迫不及待甩掉“直销”标签,这种尴尬局面也体现在市场上,当直销员跟客户介绍“直销”时,客户扭头就走。因此,部分直销企业运作社交电商不仅没有吸收可观的新成员,在商业思路上仍是新瓶装旧酒,甚至刚建立的社交电商平台成为直销员转移的阵地。
最后,社交电商不会是互联网商业的终局,如果没能学会借力,一味凭借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在商业海洋里博弈,只是蹭热度或是邯郸学步,其入局形式很可能是凶多吉少。
作者/申杰,财经新媒体人,从事直销行业与微商等领域新闻撰稿长达6年,累计撰写稿件200余万字。
- 2025年五一“上四休五”调休攻略:这样拼假可连休9天!2025-04-21 06:04:13
- 中国黄金基础金价格多少一克(2025年4月21日)2025-04-21 06:04:56
- 编程猫,有恃无恐2025-04-03 08:04:07
- 叶国富开启永辉超市“Boss直聘和Boss直谈”模式2025-04-03 08:04:28
- 被不卫生的水泡过的饮料不要喝:容易引发肠道疾病2023-08-02 05:08:17
- [期货]今日苹果期货价格行情一览表(5月4日)2023-05-10 06:05:13
- “富客金邦”运营模式涉嫌违规 谨慎投资2023-03-08 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