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1-14 02:17:08
作者:

如果不是人民日报官微亲自报道“北京同仁堂蜂蜜生产商被曝回收过期蜂蜜”,实在不敢相信,这一家百年老字号竟然也要造假了……

人民日报在微博里如是讲道:

“知情人爆料,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

然而记者发现,回收的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

执法人员:召回产品应悬挂不合格品标识,企业的操作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今年9月他们也有过类似操作,而今年10月企业还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产品“寿命”。”

这无异于一声惊雷,震碎了社会对这年百年老字号的全部信任!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这“锅”能甩掉么?

北京青年报记者刚刚获悉,北京市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即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昨日,媒体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生产商盐城金蜂被曝回收过期蜂蜜。知情人爆料,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对此问题,今天上午,北京同仁堂发布声明称,相关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声明中北京同仁堂表示,已通知盐城金蜂在调查期间暂停其受托加工生产活动,对所涉物料全部进行封存,并将全力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若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以下为声明全文:

 

2018年12月15日晚,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播出了关于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盐城金蜂)涉嫌违规生产食品蜂蜜的相关报道,该报道涉及我公司产品,对此我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1.盐城金蜂是我公司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产单位。

2.关于报道中提及的违规处理退货蜂蜜问题,我公司于2018年8月与盐城金蜂签订了退货处理的相关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从退货中“清理的蜂蜜只可用于养蜂基地进行喂养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经初步调查,由于我公司现场监管不到位,存在对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确标识的问题,但尚未发现这些蜂蜜进入生产用原料库的情形,对此我公司将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

3.对于报道中提及的更改标签日期的行为,经我公司初步调查,由于2018年年初工厂搬迁,在不同生产地址的标签转换时,对标签的管理和使用出现差错。所涉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会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依法处理。

4.在委托生产过程中,我公司存在监管不力和严重失察的责任。我公司已通知盐城金蜂在调查期间暂停其受托加工生产活动,对所涉物料全部进行封存,并将全力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若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我公司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在此,向所有消费者郑重致歉,感谢媒体的监督,我公司将实事求是,绝不隐瞒,如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会及时向公众通报。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举报内情

1、知情人:企业回收大量临期、过期蜂蜜

视频中,盐城金蜂回收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蜂蜜统一倒进大桶,其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倒蜜”将被退给蜂农喂蜜蜂,但实际上这些回收蜂蜜被送进了工厂的原料库。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已发现盐城金蜂多次类似操作,该公司此前还曾出现篡改同仁堂蜂蜜生产日期的行为。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对过期蜂蜜的去向和用途进行进一步调查。

截至12月16日上午10点,在天猫“同仁堂官方旗舰店”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由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出品的蜂蜜产品正在售卖,一瓶750g的“枇杷蜂蜜药植蜜”蜂蜜产品,标价为169.9元。而在买家评论区的晒图显示,该产品实际生产商即盐城金蜂。

被举报的企业名称为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盐城市滨海县,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12月12日,在一间封闭的车间里,记者发现多名工人将已经撕掉标签的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蜂蜜,倒进大桶里进行回收。

记者发现,车间里被撕下来的标签,数量非常多,被满满地装在几只蛇皮袋里,标签显示其产品名称为北京同仁堂蜂蜜。这些标签中,有的生产日期为2017年12月份,还有的是2016年11月份,蜂蜜的保质期为18个月,有的临近过期,而有些已经过期。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知情人表示,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蜂蜜量还不算多,更多的被存放在了十多公里外的大型仓库里。

知情人:“据我了解,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的,就有好几万瓶退来的,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蜜”。

2、工作人员:退给蜂农养蜜蜂

企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表示:他们回收过期蜂蜜是退给蜂农用来养蜜蜂的。

然而记者发现,这些回收蜂蜜的大桶上都贴上了“倒蜜”。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在回收完毕后,这些大桶都被送入了生产厂家的原料库。

3、执法人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赶到现场检查的市场监管局表示,企业应在召回的产品上,挂上不合格品标识,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当中,仅发现有一张标识标有不良品。企业这样的行为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该企业的《不合格控制程序》中也明确规定:“对于不合格原辅料,仓库保管应及时悬挂不合格标识”,显然该公司将“倒蜜”放进了原料里,并且没有悬挂不合格标识,与自身的规定相违背。

执法人员告诉我们,这家企业的产品是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委托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的,该企业提供的协议显示,委托生产协议的起始日期为2016年9月,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

4、执法人员曝黑料:他们还涉嫌更改日

今年9月,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并将这家企业上升为重点监控企业。当时,该企业也辩称,回收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蜂蜜,是提供给蜂农养蜂用的。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今年10月,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再次发现了问题,而这一次的调查,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发现,“该企业将2018年3月份的生产日期,更换成2018年6月份。”负责人辩称:失误,贴错标签了。

目前,市场监管局在对过期蜂蜜的去向和用途进行进一步调查,他们将严肃办案。彻底打击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

此前,在2016年,同仁堂某批次的一款麦卢卡蜂蜜曾被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糖浆。但目前,仅有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还存有同仁堂麦卢卡蜂蜜的产品介绍,各大电商平台已无此款产品的购买链接。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产品问题

据媒体报道,2015年2月,“职业打假人”曾照兴花了3604元,在深圳市宝安区海雅缤纷城内的北京同仁堂专柜,购买了数盒产品成分中注明含有驴皮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纸盒版)。今年1月11日,曾照兴自费向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送样检验了该款食用阿胶,检测报告中显示该产品检出牛、猪DNA成分,并未检出驴、马DNA成分。

北京同仁堂表示,针对媒体曝光同仁堂阿胶未检测出驴的DNA的事件,曾先生委托的检测机构按照通常用于猪、牛、驴肉鉴别的行业标准(SN/T 3730.4-2013、SN/T 3730.5-2013、SN/T 2051-2008)进行检测,该检测方式对阿胶并不适用。

对于“原“掺假”检测报告为什么检测出猪、牛DNA?”的问题。同仁堂回复,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两种途径导致检测出猪和牛的DNA:

一是产品辅料和工艺代入出现问题,

二是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存在交叉感染影响检测结果。

阿胶产品遭遇质疑后,北京同仁堂立即从生产线和原料、辅料等方面进行自查,结果表明所有生产程序符合流程,绝不存在掺假行为。“同仁堂对每一批进来的原料驴皮都要逐张进行人工检查,哪怕一点点不符合采购标准都将退回供应商;而冰糖、黄酒、豆油三种阿胶辅料更不可能存在动物类成分”。

对于检验报告中猪、牛DNA成分出现的原因,同仁堂表示:“DNA检测对于实验室的检测环境要求极高,如果实验人员在进行生鲜肉类的检测后,未能严格依照程序对重复使用的检验器材和用具进行灭活、消毒等步骤,后续的其他检验就极易出现交叉污染。”

现在再来看,事情好像还可以再挖一挖!

只是阿胶没有国标,所以,顾客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相信咯。

毕竟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买车也不送车模。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百年老店历史

“北京同仁堂,始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46年历史。创办人乐显杨继承祖业,贵为清朝御太医,创办同仁堂药室,赠医施药、救助贫病……”

●乐氏家族26世出铃医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乐氏家族第26世之乐良才于明永乐朱棣迁都之际,由宁波迁来北京,良才是一位走街串巷行医卖药的铃医,来京后仍操此业,他娶妻杨氏,生子廷松,从此定居北京。铃医乐良才为北京乐氏宗族始祖。

●子承父业传铃医衣钵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乐廷松继承其父的铃医衣钵,并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方药著作,开阔知识视野。

●后人显杨力把太医当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经过乐氏两代人的奋斗,传至4世乐显杨于清代当上了清太医院吏目,号尊育,“诰封登仕郎太医院吏目,晋封文林郎,赠中宪大夫”。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忙配药精研修合之道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乐显杨毕生致力方药,精研修合之道,体会颇深,具备了丰富的学知,经验和条件。

●心系天下把同仁堂药室创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堂名“同仁”由乐显杨亲自拟定并立“同仁堂”匾,故康熙八年应为同仁堂肇始之时,乐显杨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子守父训设同仁堂药铺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乐显杨逝世。之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于康熙四十年(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并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在社会各阶层迅速树立起良好信誉。

●时人撰书赞货真价实信誉高

 

再见,同仁堂!百年老店形象崩塌!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