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关注科创板上会过会率是审核制逻辑下的作茧自缚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06 15:45:01
作者:审核
  6月5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三家公司在上交所上会,成为市场的焦点,三家公司有多少公司过会,过会率是多少,媒体投资者都十分关心。

  下午有媒体抢先发出新闻,媒体发布3家公司目前已全部过会的消息,马上成为大家议论的重点话题,但是过不了多久,媒体发出澄清,从上交所获悉,目前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仍在进行中。有媒体发布的3家公司目前已全部过会的消息并不属实。

  市场缘何关注科创板过会率,实际上是以核准制眼光和评判标准来评判科创板,审核制下,过会率成为调控市场的工具,市场狂热上涨,过会率水涨船高,市场低迷不振纷纷谴责IPO圈钱,过会率就会降下来,IPO缺少一个清晰的标准,成为投资者关注揣摩管理层对市场走势的态度。

  注册制则不同,审核注册已经不会考虑市场走势,也不对公司投资价值做判断,只要符合注册条件,就应该给与注册,根据有关流程,由交易所审核机构确认审核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第一批三家公司经过数轮问询,符合上会条件,进入上会程序。

  上市委的工作首先需要对交易所审核机构提出的审核报告和初步审核意见进行审议,重点从审核机构的审核问询是否有重大遗漏、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回复是否充分、审核机构初步意见的形成过程和判断依据是否合理,相关信息披露文件是否有利于市场判断和投资者决策等角度,发挥把关和监督作用。从这些迹象看,上市委主要是从信息披露着手,而不是从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着手,信息披露是不是能让投资者看得明白并能做出价值判断,这很关键,毕竟投资者需要依靠招股书信息披露来给出估值。因此不存在市场走势低迷,就可以提高标准,过会率下降,市场亢奋,就可以降低标准,过会率上升的尴尬,可以始终如一的秉承一个标准,信息披露是不是充分,另外就是易懂。

  注册制下,上市公司没有必要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来完成IPO,毕竟科创板已经增加市场包容性,降低财务门槛,也不会关注财务数据的波动,已经淡化了盈利,如果为了更高估值水平财务造假,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至于上市委重点关注的审核问询是否有重大遗漏和有关方面回复是否充分,实际上还是一个信息披露是否完全准确的问题,只要上市公司向上交所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就可以,至于信息包含的投资价值上交所不会做判断,也不会成为注册的决定因素,但是基于科创板的定位,那就是科创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还是需要准确披露科技含量的,科技含量低下的公司最好还是不要凑热闹,回到主板上市。

  只要符合科创板的五个条件,信息披露符合科创板要求,没有理由在上会环节设置羁绊,强行拿下,科创板过会率已经与主板过会率出现截然不同的意义,不再成为一个调控的工具,市场没有必要关注科创板的过会率了,也找不到任何的前瞻性信号。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