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不能让医药代表“背黑锅“
013年7月横空出世的GSK(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贿赂丑闻历经10个月的发酵后,目前正逼近案件调查收尾工作的节点。然而,就在公安部等上级部门对GSK涉案主要负责人梁宏等人的量刑与整起案件性质盖棺定论之前(曾传出今年4月会作了结),GSK中国区对于医药代表的大裁员清理却已经如火如荼,此举也引发了员工的抗议。据媒体证实:自3月下旬以来,GSK中国开展了多轮大规模裁员,所涉及销售人员的职位从基层的医药代表、大区经理一直到部门主管。 GSK对中国区医药代表的大裁员,究竟是贿赂丑闻之后的洗心革面,还是借机缩减成本补贴销售转型,这背后当然牵涉诸多。对于医药代表而言,尽管其在贿赂丑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需追问并彻查,但作为员工的权益,显然不能因此而放弃。毕竟,GSK中国区的贿赂丑闻,其实并非公司的医药代表们一手策划并导演,必定与公司的管理和销售策略息息相关。丑闻的善后,自然不能让医药代表来充当“替罪羊”。 不过,此番裁员,GSK接近三分之一的医药代表接受内部喝茶,近千名医药代表存在所谓“合规问题嫌疑”,均有可能进入裁员名列,裁员的规模与数量的确惊人。对于当下仍然更多仰赖医药代表实现销售业绩的医药企业而言,裁员之后,其销售模式究竟会如何转型,能否另辟一条医药代表之外的医药销售蹊径,这家药品巨头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也的确令人好奇。 事实上,GSK贿赂丑闻之后的业绩下滑压力,固然是其选择裁员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是业绩性裁员,当然需要按约给予员工合理的补偿。但在国内医药市场的营销领域,医药代表所扮演的角色,无疑至关重要;医药市场公关的难度,更非通常行业市场所能想象。作为国际巨头的GSK,要想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很大程度上也只能是入乡随俗,之所以组建庞大的医药代表团队,其目标也正在于此。 应该说,GSK贿赂丑闻与其公关手法不无关系,公司的医药代表是丑闻的直接制造者,但公司本身在丑闻暴露之前,极有可能对类似的行为存在默许甚至鼓励。 无论葛兰素史克的善后是否得当,其裁减医药代表以及销售模式的转型,倒是颇显特立独行。无论如何,国内的医药市场的规则本身并没有改变,这种销售模式转型,无疑要冒极大的市场风险。贿赂丑闻可能有望平息,但对公司而言最为重要的市场份额,却同样可能因此而进一步丧失。 笔者认为,在关注GSK千名医药代表的利益及去向的同时,国内医药市场本身恐怕不能置身事外。贿赂丑闻缺了医药公司对于潜规则的迎合,当然玩不转,但仅有医药公司或医药代表“剃头挑子一头热”,一个巴掌同样拍不响。就此而言,贿赂丑闻不应只有涉事公司作善后,受贿者以及行业市场中的潜规则,恐怕更应是不可缺席的一方。从这个意义上说,贿赂丑闻的善后,的确应当有更多的部门担当责任。 否则的话,葛兰素史克的善后,多半只能如堂吉诃德战风车般孤独,而“药代裁员潮”这样的销售模式转型,也注定拗不过医药市场潜规则的大腿。
>相关新闻
- 编程猫,有恃无恐2025-04-03 08:04:07
- 叶国富开启永辉超市“Boss直聘和Boss直谈”模式2025-04-03 08:04:28
- 被不卫生的水泡过的饮料不要喝:容易引发肠道疾病2023-08-02 05:08:17
- [期货]今日苹果期货价格行情一览表(5月4日)2023-05-10 06:05:13
- “富客金邦”运营模式涉嫌违规 谨慎投资2023-03-08 02:03:21
- 又一直销企业经营异常:吉林云尚深陷“多事之秋”2023-03-08 02:03:17
- 中焺集团:宣称其清洁能源可替代石油,其两套代理模式如何解读?2023-03-08 02:03:44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