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上一次轰动中国医药圈,还是在上一次--新浪财经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3-04 00:40:43
作者:
该公司委托公关屏蔽网站连接不付款被曝光

11月27日清晨6点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布消息:医院闭环管理结束,从当日早晨6点起恢复正常医疗服务。

 

随后,中山、同济、华山虹桥院区、闵行区中心医院等多家25日开始闭环管理的医院陆续在27日开始恢复接诊,乌云散去

 

最高峰时,上海进入“闭环管理”的各级医院超过20家以上。上海这一年多来经历多次散发疫情,此前从未如此。由于此次三例确诊病例中,涉及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的财务人员,外界传言四起。

 

上海方面多次出面辟谣。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副主任陆韬宏分别对媒体澄清:网上传播的“医疗机构接受医药代表请客”的传言纯属造谣;3位确诊病例中只有一位是医药公司业务人员。

 

11月26日晚间,张文宏医生微博发文:“上海多家医院今天关闭门急诊服务……其实只是按照标准流程对于次密接进行排查。”

 

GSK财务人员确诊,同事自然就成了密接,药企员工最常跑的就是医院,医院里的人群也就最有可能成为“次密接”

 

2013年,GSK站到了舆论风暴的中心。这一次,GSK的医药代表差点又站了上去。

 

图片

指标没了,压力还在

 

在上海20余家医院相继封闭时,GSK内部也在自我隔离,员工需要在总部大楼待够48小时,随后居家隔离12天。

 

图片

 

尽管 “医药代表宴请医生”是谣言,医药代表作为密接人员,拜访医院是极有可能的。让20多家医院成为次密接观察对象,医药代表的拜访很可能是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戏谑:“GSK简直不是出头鸟,而是出头火箭。”

 

其实,自从2013年医药反腐风暴以来,GSK已经取消了销售指标,作风走向“佛系”。作为英国第一的大药企,市场热度显然不如排名第二的阿斯利康。

 

GSK另一位医药代表认为“医药代表请医生”的说法有些好笑:“怎么会,葛兰素史克代表哪有钱?”

 

有业内人士在社交网络上表示:“GSK的规范化学术推广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的学术会议、账务处理,常常是业内的规范案例。”

 

但这一切,外界是无从得知的。

 

今年9月,经济日报一篇《医药不需要“代表”》,再次让“医药代表”这个敏感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老百姓把看病贵的原因全部怪到了医药代表上,医药代表又到各大医院“乱窜”导致医院停诊。两相结合,医疗问题的矛盾症结呼之欲出。

 

其实,药代天天跑医院是常规工作。有GSK一线药代告诉健识局:“这都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懂的都懂。”

 

虽然销售指标取消了,但只是个人指标取消,销售指标放到了大区层面,并且和奖金挂钩。药代照样要去跑医院、做推广,工作常态没变,压力仍在。

 

“一线药代要得到发展,只完成自己分内当然不行,得给大区分担,这就是所谓的隐性指标吧。”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健识局。

 

 

图片

被行贿逼出的合规

 

GSK的现状是中国医药代表的缩影。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最初由跨国药企引入,伴随着中国医药行业迅速崛起。他们是链接医生、企业、患者不可或缺的群体。新的药物和治疗技术需要有人告诉医生,这一方面改善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药企的收益,原本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医药代表理论上不是销售人员,却的确背负销售压力。一端是合规、学术、高收入的形象,另一端是政策严格限制下游走灰色地带的危险。

 

图片

 

2013年夏天,GSK商业贿赂事件被立案侦查。长沙、上海、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下,分别行动。GSK被翻了个底朝天。

 

那些年为了卖药,GSK“轻合规,重销售”,和医生们打得一片火热,官员、医院、医生、医药相关协会组织都是医药代表们的重点贿赂对象。当时,GSK的肝炎药物“贺普丁”从15.7元的成本价,一路涨价,及至患者买到手中,价格已经涨到了207元,整整翻了13倍

 

在央视的屏幕上,GSK被描述为:“一边黑箱作业,抬高中国药价;一边大肆行贿,扩大中国销量”

 

最终,GSK收到近5亿美元罚单,多名高管被刑事处罚,酿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医药商业贿赂

 

那一次之后,GSK中国业务元气大伤,中国市场占有率从15.39%暴跌至0.29%。2019年,GSK的苏州工厂及“贺普丁”也被一并转让给了复星医药。GSK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药企的负面典型

 

GSK痛定思痛,2014年起调整全球销售及营销模式,取消医药代表个人销售指标,逐渐停止向医生发放讲课费。

 

但是,中国医药商业贿赂并没有随着GSK的改正而停止。近年来医药反腐从未断绝,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奇景。

 

国家卫健委三令五申,不准医生拿回扣收红包;国家医保局出台“黑名单”制度,只要出现医药贿赂,企业必须受罚;各家医院都执行了“医药代表备案制度”,甚至直接拉起横幅“严禁医药代表进入”。但医药代表们还是想方设法往医院钻

 

药代们和保安斗智斗勇,冒充患者、冒充工作人员、甚至偷白大褂冒充医生,在少数极端做法的曝光中,刷高公众的怒气值。2021年,包括赛诺菲、信达等国内外知名药企都发生了医药代表违规拜访后在医院被抓的案例。

 

全国300万药代,要是真的如媒体所说该“下岗”了,干什么去?

 

对很多医药代表来说,围观完GSK的新闻,他们还有下一家医院要跑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