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监“刷酸”科普文引发恐慌,相关企业该急吗?
昨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文章,引发不少业内人的恐慌。
由于一些肌肤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近两年“刷酸”这种方式彻底火了并且逐渐被神化。除了“柠檬精”们会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渴望却得不到的东西“酸”之外,就是无数爱美人士把“酸”用在自己的脸上,身体上。
“刷酸”已然成了最热的护肤潮流,“酸”类产品品类越来越广,一开始只是酸类精华,后来洁面乳加酸、水乳加酸、面膜加酸、身体乳加酸......万物皆可“酸化”。
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也不断延伸。从一开始“刷酸”去去黑头、消消闭口,到如今逐渐演变为全身都要刷,胳膊肘、手指节,甚至有人对皮肤娇嫩敏感的腋下也进行了刷酸操作,只能说艺高人胆大。
如此无节制、无下限的刷酸真的没有问题吗?除了部分跟风恰饭的博主之外还有一些博主提出身体刷酸是没有必要甚至某些部位经不起酸的刺激,刷酸也起不到美白的作用最多去去鸡皮,如果皮肤没有建立起耐受还可能因为刷酸长痘。
想必是看到“刷酸”的画风逐渐跑偏,国家药监局才不得不邀请专家进行科普并倡导科学认识“刷酸”。但官方的发声,没想到却招致一场对于“酸类”护肤品的恐慌。不少媒体在报道时,潜台词下暗含着一丝“危险的味道”。
这是因为大家心照不宣,被药监局公开科普过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因此,大家纷纷猜测“刷酸”也要完。
美商社认为这样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往常,国家药监局关于某些原料或某类化妆品进行科普、意见征求后,后续基本都会有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文件颁布。
再者说,既然专门发了文,说明上级部门关注到了这类问题,即便没有相关管理规定推出,也意味着将重视甚至加强监督。
比如药监局对于大麻化妆品的禁令也不是空降的,而是做了几次铺垫,充分听取意见,随后才将大麻二酚等原料正式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中;再比如儿童化妆品法律法规出台前,也提前进行了一次“科普”、一次“调研”。如此云云,不胜枚举。
在美商社看来,有了上述经验之后,“刷酸”的科普文章一出,不少同行自然联想到了这是在给严管“刷酸”吹风。
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原文合理分(猜)析(测)一下,这篇科普文到底意味着什么?
文章先是科普了刷酸是什么?紧接着就科普了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随后明确指出“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最后对化妆品中的“酸”的管理要求进行了说明,指出“刷酸治疗”是医疗作用,化妆品不适用也不能用。
美商社注意到,当前不少添加了“酸”的化妆品纷纷打着“刷酸”的名义进行宣传,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使其混淆添加“酸”的化妆品和“刷酸治疗”的区别。需注意的是,化妆品能够清洁、去角质等,但无法达到“刷酸”的换肤效果,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刷酸”广泛用于化妆品宣传中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近几年医美行业的爆火使得化妆品和“医”走得越来越近,不少化妆品开始在功效宣传上有意无意和“医”搭上边。
而这是绝对禁止的,“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是被写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的。此前国家药监局就曾对医疗美容和化妆品作出区分,并进行相关科普。
我们认为,这次关于“刷酸”的科普也是再一次将“医”和“化妆品”作出明确区分又一次警示。相关品牌要引起重视,及时修正不恰当的宣传和误导行为。
来源:美商社
- 编程猫,有恃无恐2025-04-03 08:04:07
- 叶国富开启永辉超市“Boss直聘和Boss直谈”模式2025-04-03 08:04:28
- 被不卫生的水泡过的饮料不要喝:容易引发肠道疾病2023-08-02 05:08:17
- [期货]今日苹果期货价格行情一览表(5月4日)2023-05-10 06:05:13
- “富客金邦”运营模式涉嫌违规 谨慎投资2023-03-08 02:03:21
- 又一直销企业经营异常:吉林云尚深陷“多事之秋”2023-03-08 02:03:17
- 中焺集团:宣称其清洁能源可替代石油,其两套代理模式如何解读?2023-03-08 02: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