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乳品利润增长靠政府补贴,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6-05 21:25:10
作者:

4月27日,熊猫乳品(300898.SZ)披露了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1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5.94万元,同比增长3345.08%。

在此之前,熊猫乳品于4月16日公布了2020年报,年报显示公司业绩有所增长,但净利率提升主要来自政府补助贡献,产品毛利持续下滑,难言竞争力有所提升。

熊猫乳品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乳品贸易,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炼乳、奶油、奶酪等。2020年10月16日,熊猫乳品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被称为“炼乳第一股”。

此外,经鉴上市公司课题研究组了解到,熊猫乳品还存在董事及监事亲属短线交易、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遭通报等情形。

靠补贴实现增长

熊猫乳品2020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多个业绩指标实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13.35%,归属净利润8151.29万元,同比提升22.37%,净利润率同比也有近1%的增长,扭转了2016年以来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

但业绩增长并不等同于竞争力提升,反映在其扣非后净利润为5852.99万元,同比下滑4.67%,经营性现金流也有18.14%的降幅。进一步拆解年报可知,2000多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政府补助。2020年,熊猫乳品共获得2390多万元政府补助,该项数据在2019年仅为550多万元。

竞争力不足还反映在其核心业务表现上。报告期,熊猫乳品的核心业务——浓缩乳品营收4.39亿元,和2019年基本持平,营收占比从7成以上下滑至6成左右,毛利率下降1.39%至34.65%。由于销售端未有起色,其浓缩乳品的生产规模也没有增长,库存量则有9.29%的增幅。

据悉,浓缩乳品下游主要为餐饮、烘培和饮品,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熊猫乳品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跌至1亿以下,此后逐季度回升,第四季度营收2.48亿元。

在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熊猫乳品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乳品贸易业务贡献。报告期,公司乳品贸易营收同比大增43.89%,实现营收2.30亿元。但值得警惕的是,乳品贸易业务壁垒并不高,扮演的是在国际市场采购乳品原料然后在国内销售的角色,仅有6.33%的毛利。

虽然乳品贸易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平滑原料价格波动,但相比布局原料端的乳品企业而言,纯贸易方式效果似乎依然有限。2020年,在国际乳品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熊猫乳品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长,购买付现比率由2019年的1.13增加至1.19,采购原料的压力有所增加。

董秘父亲和监事儿子涉短线交易

6月1日下午,熊猫乳品发布关于董监高亲属短线交易的公告。披露在核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关联方以及其他内幕知情人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情形时,发现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徐笑宇的父亲徐昌明于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4日期间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发现监事徐同礼的儿子徐源于2020年10月16日至2020年10月19日期间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

公告披露,徐昌明和徐源的短线交易所得分别为154元和847元。两笔收益全部上缴公司。

据悉,徐笑宇之前告知其近亲属买卖公司股票需注意短线交易等规则要求,由于徐昌明疏于对相关规则的理解导致股票交易违规,得知交易违规后徐昌明立即清仓不再进行买卖操作。

徐同礼的儿子徐源之前并不知悉父亲在公司任具体职务,在知悉股票交易事项违反监管规则之后立即清仓不再交易。

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此外,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披露,熊猫乳品抽样检测的调制加糖炼乳(原味)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该批次生产日期为2020年6月5日,规格为185克/支。

这并非熊猫乳品第一次被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早在2020年12月23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中,熊猫乳品生产的同规格产品就已经“榜上有名”。

据检测信息,上海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鲁班路分公司销售,标称山东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调制加糖炼乳(原味),产品(规格型号:185克/支,商标:熊猫)菌落总数不合格,此次批次的生产日期为2020年6月6日。

据了解,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个别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又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对于炼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问题,熊猫乳品表示,主要系第三方运输环节导致,目前其正在落实相关责任,并对涉事批次产品全部召回。

然而熊猫乳品几次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是否存在未严格控制卫生条件等问题,目前尚未可知,但是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成为其经营上的一个隐患。

来源:经鉴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