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药业风险缠身,跨界失败,董事长曾曝行贿丑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6-01 17:26:06
作者:

“良心药,放心药,选修正药,管用的药。”

提到修正药业,大部分中国人都有所耳闻,毕竟在彩电时代,修正药业的广告几乎是霸屏式的存在。

凭借自己多年经营的体量,修正药业一直谋求上市。

2015年,修正药业曾委任瑞银及中银国际,协助其在港交所上市,但没有成功。

2019年,修正药业准备借壳吉药控股上市,但消息公布不久后,吉药控股便收到了证监会的关注函,最终,吉药控股宣布终止重组事项。

为什么非要谋求港股或者借壳呢?

为什么屡屡上市未果呢?

浑水调研发现,修正这家企业,真的经不起细看。

负面消息缠身,董事长行贿

修正药业并非体量不大。

以规模看,集团下辖142个全资子公司,有员工10万余人,存量资产170亿元,年营收高达600多亿。

公司也拥有“斯达舒”、“修正牌消糜栓”、“唯达宁喷剂”、“益气养血口服液”等24种剂型,800多种药品、以及近千种保健品和化妆品。

这样的体量完全可以在A股,和目前的华润三九、白云山扳扳手腕。

之所以“悄悄摸摸“,还是因为这家企业的黑历史太多了。

修正的广告很响,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黄渤……在广告上的投入,修正从来都不吝啬。

那么,修正药业的产品是否如广告那么硬呢?

2012年,毒胶囊事件曝光,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发现,包括修正在内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他们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然后熬制成胶囊原料。

一时间,修正卷入风口浪尖,“良心药“变成了“黑心药”,修正急忙把原来的广告词修改为:“修元正本,造福苍生”。

可修正改了吗?

接下来的几年,修正的负面新闻可谓前赴后继:药材霉变(返魂草)、编造虚假检验报告(被依法回收药品GMP证书)、保健品未通过生产审批(“修正牌B族维生素片”),微生物超标问题……

种种问题都说明,修正已经在“造好药“这条路上,走远了。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修正药业的风险问题高达一千多件!其中自身风险319件、周边风险515件,预警风险398件。

此外,修正药业的创始人及董事长修涞贵,还曾在2017年被曝出行贿丑闻。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修涞贵曾向担任吉林省靖宇县县长的褚来福先后行贿25万股权。

修涞贵对此供认不讳。

这样的情况如果想要在国内IPO,修正药业自知是不可能的。

但是,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两年,修正药业竟然想通过“卖酒”这个路子,造壳上市。

转型白酒无果,曲线救国空谈

在两次上市失败后,修正走起了曲线救国路线。

修正集团旗下有一个修正酒业,什么酒都卖,白酒、啤酒、红酒、黄酒……产品规划总计达2400余款。

既然造药的黑历史太多,干脆另换赛道,登陆跨界白酒板块好了。

2019年,修正酒业与五粮液、茅台达成合作,推出了“修正国鼎”、“修正健酱”两大品牌系列产品。

2021年3月,媒体曝光修正药业正在与茅台镇酒企洽谈,有意收购酱酒企业。接洽对象包括华商酒业、神龙酒业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修正此举是为了上市。毕竟,修正酒业自身的体量实在不够看。

其天猫专卖店的粉丝数量只有80人,这个誓要“打造健康酒第一品牌”的旗舰店,线上销售量低的发指。


此外,修正酒业的官网相关栏目也无法打开。

实际上,这些年修正药业一直在跨界。

除了进军酒业外,修正药业还卖过饼干,搞过婴儿用品全,甚至还有牙膏、茶叶、面膜、矿泉水……

以上拓展项目,无一有过起色。

2018年,修正集团还孵化除了 “修正快运”,准备进军快递市场,目前该公司被曝欠款3000万。

同样是2018年,修正还有投资了不少P2P平台,最后都陷入了爆雷”事件。与之有关的“永利宝”“火理财”等平台,甚至被刑事立案,尽管在出事之前,修正药业已经全身而退。

营销老路难行,业绩裹足不前

为什么修正就不能沉下心来造药呢?

实际上,修正从一开始是把重点放在做药上的。

在医药界,修正被誉为“广告大王”。

1995年, 41岁的修涞贵相应改革的号召,脱下警服,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当时,通化市有一家负债高达400万元的小药厂正在寻求外包,胆识过人的修涞贵一咬牙就接了下来。

接手后,修涞贵想出了“高价低质”策略,拿出了数百万广告费在电视台投放广告,凭借着对 “天麻丸”和 “太和圣肝胶囊”的营销,让这家企业起死回生。并且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登上了吉林省药企龙头的位置。

那时候,医药市场是一片蓝海,其官网展示的资料显示,在2000年-2002年间,修正药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76%!

尝到甜头的修涞贵开始在央视投放广告,“胃痛、胃酸、胃胀,请用斯达舒”,成了洗脑神句。

2007年,修正登上了吉林省药企龙头的位置,修涞贵也同年登上胡润富豪榜,并蝉联多年吉林省首富。

根据目前已有的财报数据,修正药业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636亿元、666亿元,研发费用为10亿元(2017)。

虽然销售额够看,但最近的增长率只有0.31%,另外研发费用也仅为1.6%,净利增长近乎停滞!

之所以裹足不前,就是因为修正药业研发投入过低,10多万名员工,有8万名是销售人员。

自斯达舒之后,修正药业迄今为止还没有推出过同等影响力的产品。

斯达舒已经是十多年前的药了,现在的胃药市场,早已被拜耳达喜片、葵花胃康灵等新型产品占据。

另一方面,修正药业的产品以非处方类中成药为主。

这些年,国家对中成药产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中成药市场不断洗牌,修正时刻面临着监管的风险。

负面缠身,业绩裹足不前,修正药业还有什么上市的资本?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