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打着“量子+”的商品太多,要小心被收割“智商税”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3-22 21:16:57
作者:

微观点:眼下,各地市场上打着“量子+”的商品很多,如量子水、量子项链、量子眼镜、量子手机膜等,令人眼花缭乱。针对这种“商品包装”乱象,除了大力普及“量子知识”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

  ■叶金福

  据媒体报道,作为创新产业的“明星”,量子科技近年来备受关注。有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冒出2000多家各类“量子企业”,将量子力学原理与化妆品、农业、食品、服装、汽车等传统产业“嫁接”。这些企业究竟是体现了产业市场潜力的新动能,还是蹭热点的“伪创新”?面膜、肥料、风水……统统都能用量子理论包装。

  眼下,各地市场上打着“量子+”的商品很多,如量子水、量子项链、量子眼镜、量子手机膜……在电商网站上搜索,各类“量子商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而且,这些商品的共同特点是价格不菲、“功能强大”,其关于“科学原理”的神奇描述更是十分“吸睛”。

  据一款量子面膜产品宣称,可以释放量子能量波,利用频率共振原理,与人体生物电和谐共振,改善微循环,深层滋养细嫩肌肤,“净亮肤色,紧致皮肤,让你变身‘冻龄’女神!”“量子商品”被商家吹嘘的如此“神奇”,怪不得有那么多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地抢购。

  但这些所谓的“量子商品”真的如商家所言“功效奇特”吗?据物理学博士、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世彪说,目前,真正的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主要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其他领域还没有实用化。打着“量子+日用品”旗号的,一般都是蹭概念、讲故事,甚至可能涉嫌诈骗。可见,这些所谓的“量子商品”也是一款收割消费者“智商税”的“伪科技商品”。

那么,该如何破解“量子商品”骗局,防止消费者被收割“智商税”呢?笔者以为,大力普及“量子知识”是最好的防骗办法。众所周知,“量子”是一个高科技名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量子”是一个陌生名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量子”到底是何物?因此,只要相关权威技术部门通过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经常性地开展“量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广大市民知晓“量子”技术目前仅应用于“科研领域”,并没有应用于“生活领域”,那些打着“量子商品”旗号的全是商家忽悠、夸大宣传的幌子和骗局,全是为了欺骗消费者腰包里的钱。而一旦消费者知晓了“量子”的真正含义,对“量子知识”也“涨知识”了,那么商家打着“量子商品”旗号行骗的“真面目”也就被慢慢地揭开了,消费者自然也就不会轻易缴纳“智商税”了。

  当然,除了大力普及“量子知识”之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不妨采取“黑名单”,或“高额罚单”等处罚机制,让那些无良商家“一时失信,处处受限”,从而倒逼那些无良商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市场诚信买卖契约,自觉做到不忽悠、不夸大、不欺骗消费者。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