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银行”闪现多地城市大街,主业是替人还债,数千人相信了,结果出人意料…
4、相关代偿事宜、债权转让事宜是与益顺资管签署《权益转让合同》,由益顺资管公司向出借人代偿其出借的金额,同时,出借人将债权让渡给益顺资管,由益顺资管向借款人追债。益顺资管完成代偿后,最终享有当事人交纳的履约保证金,作为其代偿的服务费。
在每经记者调查的过程中,包含债务人在内的多名当事人告诉表示,“权行”并没有对真实的债务人进行过债务催收。
既然“权行”及其代偿债公司并没有向欠债人进行过催收,那么,代偿债主的资金,就得“权行”方面自掏腰包。
然而,债权人/债务人只需要向“权行”方面交10%服务费+20%~50%履约保证金,就可获得100%的债权/债务金额,这样一来,“权行”方面不是在做亏本生意吗?
但是,从每经记者调查接触到的当事人来看,“权行”方面收取他们服务费和履约保证金后,其代偿方深圳益顺资管并没有按协议进行代偿,大多只代偿了1~2期就停止了兑付,最多的也只代偿了5期。
因此,维权人士认为,“权行”方面让他们交费是真,代偿是假。
● 在整个解债过程中,“权行普惠”还宣称提供“三重保障”:
第一重保障,来自益顺资管公司
益顺资管公司要给解债人的出资(保证金、服务费)给予等额的资产保障,这个保障主要是房产、黄金珠宝、保函、商业承兑汇票等,由出资人任选一种保障方式。也就是出了约定比例的保证金后,有相应的抵押物保障。
第二重保障,来自资金监管公司
如果深圳益顺资管公司没有代还债权/债务金额或者没完全还完,资金监管公司就把履约保证金原路退还付款人。
第三重保障,来自商业保理公司
如果当事人还不放心,可以再付整个欠债金额的3%作为服务费,100万元债金即为3万元服务费,交给商业保理公司,由商业保理公司为深圳益顺资管整个偿还过程作全额的兜底。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事人认为这些写在合同里的保障条款,无法获得保障。因为每经记者采访到的这些债主及欠债人,除了向“权行普惠”交钱之外,他们说根本没有看到过宣传资料里声称的珠宝、承兑汇票等,“权行普惠”及关联方也没有向他们办理过房产抵押手续。
套路二:完成400万元就可获赠一家“支行”
“权行普惠××支行”“权行普惠××分行”,在这些与银行店招颇为相似的营业网点,为何发展如此迅速?
除了其宣传的帮助别人实现权益(如代偿还别人欠你的债务金额)制度外,每经记者关注到了其针对加盟商的奖金制度。
● “权行普惠”奖励制度:
一、完成任务可开办“支行”
加盟商只要完成400万元的业务任务,就可以获赠一家“支行”,从而可成为“行长”,就能利用“权行普惠”的奖励制度,坐享“支行”的分红。
而实际上,加盟商向“权行普惠”预存10万元,就可以抵100万元任务,只需要再完成300万元业务,并打款30万元咨询服务费给“权行普惠”,即:付出40万元成本后,也能获赠一家“支行”,同时由“权行普惠”赋予10万元经费发放。
二、交钱买级别
“权行普惠”的层级分为所谓的央企、权行总部、支行(或分行)。
一个支行的从业人员又分为:行长、从业经理、合格从业人员、在编从业人员。
实际上,除“在编从业人员”外,其他层级都是用钱向“权行普惠”购买的,交的钱越多,层级就越高,而分红也越多。
他们需要向“权行普惠”交多少钱呢?
“行长”——完成400万元业务任务,或交40万+完成300万元业绩,获赠1家“支行”;
从业经理——缴纳3万元学习费,经考核合格成为从业经理;
合格从业人员——缴纳1万元学习费,成为在职从业人员;
在编从业人员——未参加统一业务培训者,即未交纳培训费。
三、层层分红,级别越高,分红越多
但无论是“行长”还是最基层的“在编从业人员”完成的业绩,都需要向所谓的央企及“权行普惠”总部上交一定比例。
以完成100万元业务任务为例:
1、3万元需上缴机构(也就是其宣称的所谓国企);
2、剩余7万元作为100%:
2.1 10%+12%即15400元为权行总部所得;
2.2 65%即45500元为区县“支行”所得;
3、4.55万元作为100%:
3.1若是行长业务提成就是100%,即4.55万元;
3.2若是从业经理,业务提成40%,即18200元;
3.3若是合格从业人员,提成30%,即13650元;
3.4若是在编从业人员,提成20%,即9100元;
3.5 8%即5600元市场开拓奖励,也就是开办的所属分行的业绩分享奖励。
3.6 2%即1400元为优秀运行年底业绩奖励。当然根据每人的业绩能力,行长会为每人提供最优业务奖金方案。
4、(上述3.5中的8%)5600元作为100%:
4.1 60%即3360元为上述分行经理(即个人)分享业务所得;
4.2 40%即2240元为上属分行分享业务所得。
律师说法:
这种模式一看就是圈套,涉嫌合同诈骗
对于“权行普惠”的盈利和分成模式,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李凌鹏律师表示,表面来看,如果公司业务利润足以支撑这样的分红比例的话,也没违反什么法律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家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公司有没有向欠债的人催收欠款?
- 2025年五一“上四休五”调休攻略:这样拼假可连休9天!2025-04-21 06:04:13
- 中国黄金基础金价格多少一克(2025年4月21日)2025-04-21 06:04:56
- 编程猫,有恃无恐2025-04-03 08:04:07
- 叶国富开启永辉超市“Boss直聘和Boss直谈”模式2025-04-03 08:04:28
- 被不卫生的水泡过的饮料不要喝:容易引发肠道疾病2023-08-02 05:08:17
- [期货]今日苹果期货价格行情一览表(5月4日)2023-05-10 06:05:13
- “富客金邦”运营模式涉嫌违规 谨慎投资2023-03-08 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