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工的窃格瓦拉出狱,有人千万年薪争抢,谁在羞辱上班族?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4 12:47:10
作者:这一,流量,时代,瓦拉,而在
不打工的窃格瓦拉出狱,有人千万年薪争抢,谁在羞辱上班族? 财经无忌 阅 37 流量时代,万物速生速朽。

投稿来源:财经无忌

这个时代公认的批判盛典,一共有三本:

《乌合之众》、《1984》、以及《娱乐至死》。

毋庸置疑,混迹舆论场中的每个人都听说过它们,也都曾在过往的某个场合引用过它们,遗憾的是,这个时代似乎又从未真正逃离过它们所圈定的范畴。

从这个角度来说,悲剧的主体并不是窃 格瓦拉,而是我们自身。

01

被打倒的 遮羞布

4月18日,位于社冲乡镇东北一隅的监狱门口,窃 格瓦拉收获了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生中最为盛大的一场迎接仪式。

据现场媒体的描述,数十辆超跑将其层层围住,这些豪车主人的身份,或多或少都与网红直播产业相关,连带着的,这一行为背后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尽管这位胡须冗长、面无表情的男子曾经因为盗窃罪行先后入狱四次 这一记录甚至超过了与其 同名 的那位拉美革命家本人,但在当地政府人员将其接上返乡小车后的几个小时里,关于他的直播合同还是在竞价中飙升到了1500万元。

B站上,关于他的视频,播放量最高的一条,已经超过了1000万,连带着超过8000条的评论。

但这些对于窃 格瓦拉来说,都并没有什么意义,流行总是会过去的,入狱的2016年,网络上的年轻人还在被 丧文化 不断洗脑,而出狱后的今天,霸占各大短视频首页的内容,已经换成了更具解构主义色彩的 黑人抬棺 。

更何况, 囚徒网红 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曾因 一天少花五百浑身难受 闻名鬼畜区的大力哥,在经历了出狱后的粉丝暴涨之后,最终也渐渐回归沉寂。

流量时代,万物速生速朽,这是不变的法则。

当然,上述这一切,窃 格瓦拉本人可能都毫不知情,最终促使他拒绝这笔意外之财的,却是他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 之前说过了不打工,你跟他签约,你就是他的工人,这是言而无信。

窃 格瓦拉不会想到,因为这句话,他在网友心目中的热度再次翻升了一个台阶。而在另一边,关于各类网红直播平台签约他的新闻,在经历舆论的发酵之后,也演化成了社会对于流量营销的讨伐。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开宣布: 以 永不打工 周某为噱头炒作的经纪公司将被纳入负面清单。 与此同时,之前宣布签约意向的几家公司也迫于压力,删除了相关声明。

从被网友鬼畜、到被经纪公司争抢、再到被官方钉死,属于窃 格瓦拉的命运,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经历了多重反转。

人们就这样成功打倒了一个无意于网红事业的网红,完成了对臆想中社会 审丑 风潮的矫正,而在另一边,真实的流量时代里,MC六道、郭老师、孙笑川,这些真正的审丑文化仍然在政治正确的大旗下引吭高歌。

02

异化的 审丑 时代

从凤姐、芙蓉姐姐的横空出世,再到MC天佑、抖音女神温婉的猝然降温,在人们永无餍足的猎奇心理中,审丑的时代,其实从未真正远去。

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 美丑 观念,每一个时代的人们也都拥有着无可辩驳的 审丑 需求,但属于这个时代的 审丑 仍旧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判断源于 丑 的定义和历史,虽然盖瑞特 汤姆森(Garrett Thomson)在《康德的丑的问题》中提到 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可否认的丑 ,但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然倾向于认为,丑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并且与美的概念相互依存。正如《克伦威尔》序言中所说的那样: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这种相对的背后并非绝对,而是满足某种条件下的互相转化。

无论是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还是毕加索绘画中的《格尔尼卡》,都证明了美丑概念的相对特性。

然而,不同于过往时代的 丑学 ,这个时代的 审丑 方向已经超脱了单一的美学定义,它出于娱乐大众的目的而存在,而在它存在的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是 审丑异化 是对传统审丑的一种反叛与消解。

在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裹挟下,审丑这一行为正在逐渐失去其本身的否定性价值和批判意义,以丑示美、化丑为美都沦为空谈。从而表现为一种审丑消费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

通俗点来说,以前的丑,可以是有意义有深度的丑,而现在的丑,更多是为丑而丑,丑的空洞、没有内涵。

以前的丑,在更远的将来或许可以变成美,而现在的 集美们 、 百因必有果 、 一给我里giao ,显然更容易在流行中逐渐消亡。

正如麦克卢汉的那句名言 媒介即讯息 ,现如今的审丑消费时代, 围观即力量 的思想正在愈发深入人心,而在此基础上, 短、平、快 等抓住 眼球经济 的审丑产品大行其道,自然也不令人意外。

而在此基础上,满足于精神娱乐的人们也成功从乔治 奥威尔的恐怖预言中解脱,滑向了赫胥黎的 美丽 新世界。

03

审丑风潮:被苛求的流量选择

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网红经济之所以频频热衷于 选丑 ,更多是出于对自身的一种流量焦虑。

流量已经成为了摇钱树,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共识,因为这个共识, 大衣哥 家门被踹,踹门者收获1.4万的转发量和210.4万的点赞数。

然而在那之外,互联网盛行的解构主义与反智思潮,同样也是审丑风潮盛行的重要推手。

从张文宏医生被上纲上线,到知乎上被频繁问及的 刘备真伪君子 、 诸葛亮是否想要篡位 等问题,背后折射出的现象是明显的:

当下的舆论环境里,人们对于完美无缺的道德模板的容忍度,正在不断降低。

这并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风潮。

大洋彼岸的美国,数据调研同样也显示,1998年的拉链门之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 杰斐逊 克林顿支持率不降反升,一度高达65%,创下了全美总统离任支持率的记录。

而在对于民间的采访中,面对记者的镜头,不少人也坦言发生这样的事,让他们觉得总统的人格更加 真实 ,也更加 接地气 。

另一边,愈发崛起的举报意识,也让互联网留存的记忆变得面目可憎。从陈一发儿到奇葩说辩手,抛开政治因素不谈,互联网对于过往黑历史无孔不入的挖掘,也让每个意见领袖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此次窃 格瓦拉事件中,许多媒体就曾感慨, 好人成佛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

这句话套用在国内互联网上,就是黑的东西可以再洗白,但白的东西一旦变黑,就只能一直黑下去。

对那些仍旧处于竞争红海之中的流量经济来说,是花费巨额资金培养根正苗红但仍有可能被民众排斥的明星,还是花费少量成本,寻找自带话题的污点流量,两者之间的选择,其实并不难做。

毕竟,正如时尚大师安迪 沃霍尔说的那样: 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

同样是成名15分钟,没有人想要为之付出一辈子的代价。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